第十八章 祈福路上(1 / 2)

建於天順年間,後被憲宗皇帝賜名的"弘慈廣濟寺",是京城有名的內八刹之一。因為十分靈驗,善男信女們不分遠近,懷著各種心願來到這裏希望能求得大慈大悲的佛祖庇佑:或求功名,或求姻緣,或求前程,或卜吉凶。正是得益於這些虔誠的信徒,這座寺廟才得以終年香火不斷。

坤興公主在得到崇禎的首肯後,第二天找到欽天監測算黃道吉日。過了十多天,在禮部的安排下盛裝出行,崇禎為確保自己的女兒來回安全,特命大內侍衛統領葉超率百餘名精挑細選的錦衣衛隨行--這些侍衛大都是練家子,個個都能以一擋十。

祈福隊伍最前方的是舉著"回避"等牌子的官差,人數在幾十人上下;再後邊一點的是宮廷樂手和化了妝的伶人,有的吹著喇叭,有的敲著鼓,鑼鼓喧天好不熱鬧;之後則是便衣的錦衣衛和公主的駕攆,葉超則隨侍在公主身邊。

早在公主出行前,就已有小吏清理道路,驅趕沿途小商小販,等到公主經過時,道路兩旁多的是被好奇心驅使,駐足等待的百姓,由於看熱鬧的人太多,後邊的人不斷踮腳擠兌,還差點推倒了前麵擋道的差人。

廣濟寺位於京城西城區,離皇宮有一段距離。公主坐在轎子裏十分無聊,聽到外麵的喧鬧,心裏癢癢的,很想掀開簾子一角看看,但自小接受的禮儀又不允許這樣做。隻好退而求其次,想找個人聊天解乏,就想到葉超,於是說到:"葉超在麼?"

葉超看到這麼多人,心裏想的卻是會不會有歹人藏匿其中,如何護得公主周全--他再過一段時間就要回到未來,在這樣的當口,他可不希望再橫生枝節。這下聽到公主叫喚,便靠近公主的車架,說到:"公主有何吩咐,可是口渴了?"

"那卻不是,這轎子外好生熱鬧,不知是何情況,你能說與我聽麼?"坤興的語氣裏哪裏還是那個高貴的公主,分明隻有小女孩的八卦和期待。

葉超頓覺好笑,但還是嚴肅的說到:"京城百姓聽聞公主出行,都想一睹公主芳容。故而一路翹首以待,排隊的百姓從皇城出來後就一直都有,而且裏三層外三層,前後估摸著得有上萬人!此等壯觀景象卑職亦是前所未見,公主何不掀簾一視?"

公主語氣中略帶著無奈:"本宮也想親自看看,奈何宮中規矩甚多,尚在閨閣之內不得輕易見人。"

這下葉超明白了公主隻能過過耳癮的原因,可他來自於未來,即使接受過相關禮儀培訓,也無法認同這些封建思想,聽完公主的話後,當下就半開玩笑半慫恿的說到:"公主現今不在宮中,可不受宮中規矩束縛。"

公主在車轎內有些詫異地看著葉超發聲的地方,心裏頭在想這個侍衛著實和別的不一樣,居然會慫恿她破壞宮中規矩,不過......聽起來似乎也有道理......

葉超見公主還在猶豫,於是說到:"卑職有一個辦法能夠既方便公主看到外麵的景象,又不至於破壞規矩。"

"真的?是什麼辦法,快說來與本宮聽聽。"公主急切地問道。

"不知公主身上可有梳妝用之銅鏡?"

公主聽起一個侍衛問起閨房所用之物,微微有些窘迫,過了一會兒才從齒縫間飄出"有的"兩個字,聲音小的象細蚊一樣。

葉超卻一點也沒有覺得不妥,未來哪個女的不會隨身攜帶鏡子呢,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不疑有他:"公主可將此物置於簾口,根據需要調整角度即可。"

聽完葉超的話,公主隨即拿出銅鏡試了試,發現真的有效,頓時高興地說:"想不到銅鏡還有如此妙用!"

聽到有人誇,葉超頓時有些飄乎所以,一時間忘了時空規定,有意賣弄地說:"其實還有更簡便的方法,效果更好!"

公主越發覺得葉超不簡單,於是問道:"還有更簡單的辦法?為何你不早說?"

"這個東西雖然製作極為簡單,但仍需要巧匠花上小半日才行。此物謂之百葉窗,取上木塊削成大小一樣的輕薄木片若幹,傾斜一定的角度,並用繩索將其串在一起即可,用以替代簾子,這樣從裏邊可以看到外邊,外邊卻看不到裏邊。"葉超詳細地介紹道。

其實在未來社會,一般不用木質材料做百葉窗,而是用高分子塑料,當然這種東西這個時代肯定沒有,所以葉超把材料換成木材了。

坤興公主津津有味地聽著,不時在腦海中想象,越想越是好奇:"回宮以後我一定要命人製作這件東西出來瞧瞧,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你說的那麼神奇!"

葉超隻是微笑而不答話,坤興則拿著銅鏡看起來,看了一會兒興致用完,便收回銅鏡,顧影自憐起來。

照了會兒,坤興又覺得無趣--生在帝王家,雖然榮華富貴不少,但宮中束縛也多,十多年的皇家訓儀,把坤興培養成高貴的公主的同時,也讓她變成一個沒有多少生活常識的人。所以當她覺得無聊之後,又對葉超能懂得如此之多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