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我有幸讀到有關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岩的故事,後來寫胡雪岩的書多了起來。當初給我的感受,胡雪岩是一位有雄才大略、遠見卓識、奇謀善策層出不窮的商業奇才。
工作中或茶餘飯後,在與客戶、朋友談論經商辦企業,時不時講起胡雪岩的故事,分享他身上、身邊人的傳奇經曆給我的啟示。久而久之萌生了一個念頭,可否把胡雪岩所言所行提升到“道”的層麵寫個東西。一開始,並沒有創作小說的想法,而是以《讀書筆記》的形式寫了幾期,但自己都發現“說教”的意味太濃,很多人不接受。不如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與大家一起悟道更有意思。
但在番茄小說平台上一起步,以《商道》命名,一則是平台要求的節奏太快,二則自己學識有限,才意識到《商道》題目太大,把握起來很吃力,一天寫四五千字要花去七八個小時,可又停不下來!
有幾天因染了流感,高燒、頭疼伴隨,沒有完成規定字數。親身體驗,創作絕非易事。但並沒有打消我創作的熱情。
說實話,二十萬字,寫胡雪岩的故事,肯定掛一漏萬,不能反映全貌。不過,按我的計劃,隻要把胡雪岩主要的創業和經商過程中的精髓反映出來就好。
《商道》中,我竭力創作出新的人物,新的故事情節,如丹萍、卓靜、皇甫、海鷹、廖二叔、幾個老外等,在衝突、矛盾中展現“眼光論”、“易經家庭論”、“經營杠杆論”、“商業不欺論”、“政商合作之道”、“從零到一白手起家”、“茶文化與茶的經營”、“早起期貨應用”等等,以此更好的表現胡雪岩身上的特質,嚐試著提煉、揭示商業之“道”,把那些商業行為中具有普適性的規律或者創新性思維展現出來,與讀者朋友一起“悟道”,是我寫作本部作品的初衷。
回過頭來看胡雪岩的一生,可以說他是一代商業偉人,但又生不逢時。
胡雪岩的故事給我的深刻啟示很多,擇其要者有以下一個方麵值得重點體會。
一是有膽有識。《商道》一開始,就發生了胡雪岩慷慨接濟王有齡的故事,不是運氣,完全出自胡雪岩的本性,他看王不是等閑之輩,不幫助他連覺也睡不好;白手起家辦錢莊,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移花接木上海買米,出現巨虧而不懼,眼光看的更遠;為王有齡、左宗棠巨額墊資、墊米,毫不猶豫,有異於常人的大局觀;在上海做地產,別人是“炒地”,他是先買地,讓別人炒…這些故事,無不反映出胡雪岩是位有膽有識的商人。
二是堅守商業底線。“不欺”,是胡雪岩一直堅守的商業底線,也是他經商的“發心”。他的幾句口頭禪就是很好反映。“不利人不利己,非商;利己不利人,小商;損人利己,奸商;利人利己,大商。”“前半夜想自己,後半夜想想別人。”在湖州收絲的過程中,下屬建議“動用官府力量以稅為籍口逼迫百姓賣絲”,胡雪岩極力反對,認為“那是毒辣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