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本是一位才華橫溢,能力出眾的內科醫生,因為性格剛毅、執拗,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在醫院工作了近十年,一直默默無聞。他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從小家境貧寒,十幾歲的時候父親意外身亡,沒過多久母親也改嫁了,家庭的破碎和極度的貧困讓他非常的自卑,雖然成績十分優異,高中和大學都能拿到獎學金,但是每個月的生活費都要靠母親偷偷的救濟,甚至有時候還要自己厚著臉皮去跟同學借錢,這讓他在所有人麵前都抬不起頭來。
工作之後,情況有所好轉,但長期以來形成的那種低人一等的卑微性格,還是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困擾,加上自己不善言談,不喜歡熱鬧,導致跟領導與同事的關係都很冷淡。因為不受領導待見,得不到提拔,都三十五六歲了,還隻是一個主治醫師。盡管如此,卻有一個人一直對他不離不棄,關心他,鼓勵他,欣賞他,這個人就是他的妻子,妻子是他的高中同學,也是同桌,一直在他身邊默默的想方設法的資助他,後來他們一起考上醫科大學,一起畢業。倆人結婚後步入社會,又一起奮鬥打拚,相濡以沫,雖然生活不是很富有,但是有個紅顏知己,跟懂自己的人在一起,他感到十分的滿足和幸福,覺得妻子是上天對自己的恩賜,十分的珍惜。
然而命運並沒有放過他,結婚幾年後,他們還沒有孩子,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妻子患有子宮肌瘤,有兩顆腫瘤生長的位置剛好堵住了兩端的輸卵管出口,雖然是良性的,對身體不會有什麼太大影響,但是卻阻礙了卵子受精,影響了生育。本來以為以現在的醫療技術,動手術割掉腫瘤就沒事了,可是開刀手術後不到半個月,複檢發現腫瘤又長了出來,應該是沒有割幹淨,醫院給的建議是要二次手術,並且術後還要化療一段時間,他和妻子都是醫生,一致的接受了這個建議。 第二次手術後,經過幾次化療,妻子身體變得十分虛弱,在一次陪妻子做完檢查下樓梯時,妻子不小心腳一滑,摔了一跤,腦袋撞在了牆角上,流出大量了鮮血,還好是在醫院,搶救及時,保住性命,但人卻昏迷不醒。
他十分的傷心難過,卻也沒有抱怨氣餒,因為從小就是在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中成長起來的,骨子裏的堅毅,不認輸的韌勁,鼓舞著他在遇到任何困難都不妥協,麵對命運製造的悲劇,他逼迫自己往好的一方麵想,老天還留給了他一線希望,妻子還在,還沒到最壞的時候,他要守護好這個生命,妻子就是自己的全部。
在之後的幾個月裏,元宇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妻子,自己的身體也每況愈下,幾次都因為低血糖而差點暈倒,後來他實在忙不過來,就請了個護工來幫忙,這樣他輕鬆一點,也稍微能抽點時間來思考和整理一篇關於治療癌症的論文,這篇論文是自己和妻子這幾年來共同研究的成果和心血,它大概說的是,有沒有一種可能,研發出一種可以給腫瘤細胞著色的基因藥劑,目前醫學治療腫瘤或者說是癌症,通常就兩種方法:一種就是直接切除,一種就是通過藥物抑製或者殺死,而大部分的治療是兩種方法都同時使用,而這兩種方法都帶有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比如外科手術切除,隻能參照核磁共振拍的片子,在顯微鏡下憑著醫生的經驗和感覺去動刀,這樣即便是把腫瘤和腫瘤周圍一些好的肌肉組織都切除了,也不能保證腫瘤細胞就被清理幹淨了,就像妻子經過二次手術後,還是要進行藥物化療,而藥物治療就是根據癌細胞生長速度快特點,直接盲目的把所有肌體中有這種特性的細胞都殺死,可以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用藥到最後,好多患者都跟癌細胞同歸於盡了,結局很是悲慘。他覺得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因為癌細胞在身體裏呈現的顏色和肌體細胞的顏色是一樣的,在手術中根本無法分辨,如果能根據癌細胞的特點發明一種著色藥劑,比如使得癌細胞都變成藍色,或者綠色等跟肌體的紅色反差比較大的顏色,那麼腫瘤細胞就無所遁形了。
元宇把這種想法,結合自己的醫學知識,以及之前跟妻子反複討論得出的結論,都一一重新歸納好,仔細檢查幾遍後就把這篇論文投遞給了國內一家非常權威的醫學雜誌,他想著這篇論文是自己和妻子共同努力結果,如果能發表出來,也算是完成了妻子的一個心願,或許對她的病情有幫助!
隨著時間的推移,妻子的病情沒有向好的一方麵發展,反而變得十分糟糕,有幾次還被推進了重症監護室,她體內的腫瘤經過兩次的切除和藥物化療並沒有減少,反而有向惡性轉化可能,自身抵抗力變得越來越差,化療藥物產生的副作用越來越明顯,看著躺在病床上身體極度透支的妻子,臉色蒼白,日漸消瘦,元宇悲痛難忍卻欲哭無淚,感覺自己以往無比堅強的內心,像是要被現實殘酷融化了,快承受不住這接二連三的打擊了,然而守護住他內心最後一絲微光的,就是妻子的生命還在,他不斷的安慰自己要重新振作,陪伴她一起跨過人生的這一道大坎,更希望能感動上蒼,奇跡出現,幫助妻子戰勝病魔重回健康。
幾個月後的某一天,元宇投遞的論文被那家權威的醫學雜誌發表了,而且獲得了一等獎,頓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論是他所在城市的各家醫院,還是省級醫療中心甚至整個國內醫學界都引起不小的波瀾,元宇所在的醫院更是上下震動,以前那些對他漠不關心的領導和同事,甚至那些不同科室,不同樓層部門的醫生護士們見到他,都十分的熱情,他感到很不適應,更讓他十分排斥的是,院長還單獨找他談了好幾次話,對他表示關心同時,還給他安排了幾次演講,為了使他能夠安心的代表醫院,去跟國內幾家比較著名的腫瘤醫學院做學術交流,院長還特意安排了十幾個護工輪流照顧他重病的妻子,也邀請了省內頂級的腦科專家和腫瘤專家來對他妻子的病情會診,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一方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