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首先提建議說,應該優先對諸侯王和功臣後裔進行大加封賞。他認識到這些人在過去的征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對國家的安定和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他建議對這些有功之人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激勵他們的繼續為國家做出貢獻。

接著,王莽提出將對職官員進行封賞的建議。他認為這樣可以增加官員們的積極性,並提高政府的效率。同時,他也希望通過這樣的舉措來增加人們對宗廟禮樂的支持和參與度。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加國家的文化底蘊和社會凝聚力,還能使百姓們感受到國家的關懷和對他們的重視.

此外, 王莽還提出了一係列政策來改善平民士人的生活狀況:推行恩惠政策、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基礎設施等等.這些舉措旨在讓平民們感受到國家的關懷和對他們的重視!

通過這些政策和舉措, 王莽成功地再次博得了朝野的好感和支持!

然後建議太後王政君帶頭過起了簡樸的生活。拒絕享受奢華的生活,過一種樸素而節儉的生活。

她自己捐獻了數百萬的錢財,以及三十頃的土地用於救濟民眾。這一舉動得到了百官們的效仿,他們紛紛效仿太後的生活方式,放棄奢華享受,將財富用於造福百姓。

每當遭遇水旱災害時,王莽隻吃素食而不食用酒肉。

他認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隻有保持健康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和人民服務。因此,他選擇了堅持素食的飲食習慣,以示他對百姓福祉的關心與奉獻精神。

在元始二年(公元2年),遭受了罕見的大旱災,緊接著又是蝗災,一時間,全國範圍內哀鴻遍野,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尤其是受災最為嚴重的青州地區,百姓流離失所,慘不忍睹。

然而,在這場災難中,有一位人物的身影格外突出,他就是時任大司馬的王莽。在王莽的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紛紛獻出自己的土地和住宅,用以救濟災民。王莽的此舉,讓受災百姓感受到了一絲絲溫暖。

“大人,這樣下去,我們該如何是好?”一位官員焦急地向王莽請教。

王莽眼含深意地看著他:“我們不能坐視百姓受苦,寧願我們自己吃虧,也要讓災民得到救助。”

於是,災區普遍減收租稅,災民得到了充分的撫恤。不僅如此,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銷,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

這一係列舉措,使得受災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大司徒司直陳崇深感王莽的功德,於是上表讚頌王莽,稱他可與古代的聖人相比。

陳崇的聲音洪亮而激昂:“大司馬王莽,以一人之力,拯救全國災民,其仁愛之心,足以與古代聖人比肩。他所展現出的高尚品質,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王莽聽後,淡淡一笑:“我不過是盡了一個人臣的責任,比起那些受災的百姓,我所做的還遠遠不夠。”

這場災難,使得王莽的聲望達到了頂峰。他所展現出的仁愛之心,贏得了全國百姓的尊敬和愛戴。

之後

王莽對漢平帝的外戚衛氏家族感到擔憂,擔心他們會利用這個家族來削弱他的權力。為了確保自己的統治地位穩固,他決定采取措施來限製衛氏家族的活動。

首先,他將平帝的母親衛氏及其一族封到了中山國(今河北省保定市一帶)。這樣一來,他們被隔離於京城之外, 無法直接參與政務或幹涉政務決策的事務中. 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地避免外戚對權力的幹擾,還能減少潛在的政治紛爭和對立勢力!

其次, 王莽還下令禁止衛氏家族返回京師(即中原地區)!這是為了避免他們在背後操縱政治、挑撥離間等行為的發生! 這種嚴厲的措施顯示了王莽對於維護自己權力的決心和對衛氏家族的不信任!

通過這些舉措, 王莽成功地遏製了衛氏家族對權力的覬覦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