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基業(下)(2 / 3)

十幾個小型軍工廠的建立,確保了紅旗軍戰鬥的需要。但是,對於趙依傑來說,最重要的,卻是手榴彈的研製成功和大規模的運用。手榴彈在這個時候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兒,可是,世界各國對手榴彈都不是很重視,手榴彈的發展幾近停滯。身為穿越者,趙依傑自然知道手榴彈在近戰中的作用。既然紅旗軍無法在整體火力上跟日俄兩國軍隊相抗衡,那麼,就得有自己的一手絕活。因此,趙依傑組織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悄悄建立了一個手榴彈工廠,並且,親自參與了研製。對於一個穿越者,特別是一個在一支現代化的軍隊中幹了十幾年中層主官的人來說,研製手榴彈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一八九六年五月份的時候,手榴彈就已經研製成功,並且開始裝備部隊。到現在,紅旗軍士兵在出動的時候,腰上都掛著四顆手榴彈,近戰實力大增。

經過兩年的打拚,從某種程度上講,紅旗軍,基本上已經算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了。有自己的領地,有自己的子民,有自己的那薄弱得不象話的軍事研製機構和軍工基地,有自己的戰略目標,在海外,還有雖然不可靠但是有時候可以派得上用場的所謂盟友。特別是,紅旗軍在整個大清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了黑土地,擴展到了整個大清。

例如,在趙依傑穿越以前,提起日本鬼子,國人不是稱倭奴,倭寇,就是稱為東洋鬼子,東洋人。可是,自打趙依傑來後,一口一個鬼子,結果呢,鬼子在大清,基本上就成為了日本人的代名詞。就連上海、北京、南京等幾個大城市由各方勢力暗中控製的報紙,在提到日本人的時候,也用鬼子代替。你不把日本人當鬼子,人家讀者會認為你親近日本,有賣國賊之嫌呢。還有,在提到國人的時候,趙依傑總是習慣性的稱為中國人,這在以前是沒有的,以前,大夥兒都是自稱大清子民而已。才不過一兩年時間,中國人這個名字已經流傳開來,很多商人與外國人交往的時候,總是自豪地稱自己是中國人,而不是大清的子民。

雖然形勢大好,但是,對趙依傑來說,這遠遠不夠。他既然組建了紅旗軍,其目的就不止是占山為王了,他還有著更遠大的目標。

正緊盯著沙盤之際,紅旗軍參謀長陳浩天從指揮部外麵急匆匆地走了進來。陳浩天,是當年的六十二個勇士之一,也是六十二個人當中最有才學的一個。德國陸軍學院畢業,學的是參謀專業。在紅旗軍建立之初,陳浩天給趙依傑提出了不少的好建議,有些戰役,就是按照陳浩天的想法打的,取得了相當的效果。因此,在紅旗軍裏麵,陳浩天是公認的二號人物,其威望僅在趙依傑之下。

當年的六十二個勇士,是因為打擊日本鬼子而站在一起的。功成名就後,心中的想法就冒了出來,自然而然在紅旗軍高層當中形成了幾個派。一些人是支持反清複明的,一些人是支持趙依傑自己稱帝的,還有一些人,則是支持共和的。而支持共和的人當中,以陳浩天為首。陳浩天早在德國留學的時候就已經接觸到了革命黨人,共和成為了他最大的追求,也是他一直站在趙依傑身邊、無論多麼艱難都不肯退卻的最重要原因。紅旗軍中的大部分革命黨人,都是陳浩天想辦法弄進來的。對此,趙依傑心知肚明,卻不加理會。手下有多種聲音,對趙依傑來說,是件好事。而且,趙依傑對這些紅旗軍的高層人物相當了解,就算他們再政見不和,他們卻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推翻大清,抵禦外侮,振興中華。也正是這個目標,讓他們最終站在了一起。他們的分歧,僅在於推翻大清後,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而已,離現在還大老遠呢。

聽到腳步聲,趙依傑就知道是陳浩天來了,他連忙轉過頭來,笑著迎了上去:“參謀長,瞧你走得這麼急,是不是有什麼消息?”

陳浩天點了點頭:“沒錯,司令。第一師王長春師長傳來消息,我們幾個月前定的兩百四十挺馬克泌機槍已經到了。”

趙依傑一聽大喜:“真的來了?這回好了,老子正急著用呢。”

陳浩天有點兒不理解地問道:“司令,你為什麼對馬克泌機槍如此情有獨鍾,非得千方百計弄來不可?據我所知,馬克泌機槍在世界各個強國中並沒有多大市場,無論是原產地美國,還是傳統強國英法德等,陸軍都隻不過是試驗性地裝備了一些馬克泌機槍,他們用的,主要還是加特林機槍。我們麵臨的兩個對手,雖然早在十年前就買了一些馬克泌機槍,但是,也隻不過是試驗而已。俄羅斯人還好,在基層部隊裝備了一些,日本鬼子早就已經換裝別種型號的機槍了。兩百四十挺啊,得花多少銀子呢。馬克泌公司的狀況一向都不大好,估計,這是他們目前所得到的最大的一筆訂單了吧。還有,我們用得著這麼多機槍嗎?整個日本陸軍,總加起來也就一百四十七挺機槍,都沒有我們現在的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