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各位今天來到現場,參加我國最大的光刻機製造商——華山機器集團的上市儀式,接下來請以最熱烈的掌聲有請華山機器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馮誌強先生發表演講!”
主持人話音剛落,台下頓時掌聲雷動,此時網絡上正在直播本場盛會的各直播間,屏幕也被打著“遙遙領先”的彈幕所覆蓋。
這一刻,我們等得太久了,16年前,我國尚未在先進光刻機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如今,華山機器集團旗下1nm製程光刻機“Climb v1.5——攀登 v1.5”已實現大規模量產,這標誌著我國正式成為全球第三個掌握先進光刻機研發生產製造的國家,同時也是唯一一個實現先進光刻機全產業鏈自研的國家。
此時一位鬢角已發白,身著華山機器集團工服的中年男子,從幕後穩步走向台前。前方媒體席閃爍的燈光打在他的臉上,隱約可見一道道的溝壑與皺紋,他緩步走到麥克風前,緊緊拽著手中的小紙條,略顯得緊張和激動,望著台下的人群,沉思了數十秒。
終於,他緩緩地將紙條收入口袋,雙手放鬆,開始講到:“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我是馮誌強。”話音未落,台下如驚雷的掌聲再次響起!
他繼續講到:“我為了準備這次發言的文稿,在一個多月裏反複斟酌,反複刪減,反複練習,直到昨天晚上,我還在和我的助理討論發言稿的一些字句。但就在剛才我走到台前,看到台下落座的西部工業大學的老師和同學代表時,我的思緒一下子就被撥回到了32年前我坐在公交車上,已經26歲的我,剛經曆了我人生中的第四次考研,站在過道上,與下班回家的人們擠在一起,恐懼和彷徨裹挾著我前進。”
馮誌強本科就讀於一所普通大學的工商管理係,直到大三那一年,貿易戰打響,馮誌強突然有了投身製造業、助力國家突破技術壟斷的想法。但想要從文科專業跨到工科專業,本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更何況,馮誌強所在的大學是根本無法接觸到前沿的技術領域的,因此,當馮誌強把這一想法分享給室友時,馬上就遭到了室友們的嘲笑,緊接著便是勸他放棄,老老實實等到順利畢業,然後找個班上。
但種子一旦發芽,是很難被抑製生長的。
馮誌強畢業後,經曆了四次考研,隻為能夠進入理想的學府繼續攻讀,期間還因為生活的拮據進入了一家企業做了半年銷售,在攢夠了未來一年的生活費之後,馮誌強又果斷地辭去了工作,蝸居在老家的房子裏,繼續準備當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那一年他已25歲,同齡人已不乏結婚生子,買車買房的,而他還在探索人生下一階段的路在哪。
提起往事,馮誌強一度哽咽失聲,緩了許久才繼續說道:“當時我的心裏很清楚,那是我最後的一次機會,錯過了,我這輩子都不會再有機會進入西部工業大學學習,更不可能完成我投身製造業、挑戰工程之極的誌向。所幸的是,我成功了,曆經四次考試終於得償所願考入了西部工業大學電子係。”
馮誌強以專業第三的成績考入了西部工業大學電子係,師從係主任、半導體光刻領域的泰鬥潘振華。此時的馮誌強,還隻是個專業背景不足、實踐經驗為零的門外漢,唯一能看的就是依靠應試能力拿到了入場券,但要到舞台中央去,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
好在導師潘振華有教無類,積極地引導馮誌強這位門外漢一步步走入專業的世界當中。馮誌強也沒有辜負導師的栽培,常常最早去到實驗室,也常常是最後一位離開實驗室的學生,讀研的三年裏,馮誌強沒有回過家,也沒有給自己放過假,全身心投入到專業課、理工科的學習當中,將欠缺的能力、經驗一一填補上。
“我曆盡千辛萬苦來到這裏,在西部工業大學電子係學習的三年裏,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和思考,有幸結識了一群誌同道合的夥伴,我想這段趕考和求學的經曆,是支撐我日後見山開山、遇水挖渠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