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候爺仁慈(1 / 3)

第二百七十章候爺仁慈

劉民看了看馮皇氏的一雙兒女,心中想著自己所知道的曆史,曆史上這馮皇後馮氏和一雙兒女到也是安分守己,在孫權的手下沒鬧什麼事情,最後,馮氏的孫女還嫁給予孫權的兒子,不象袁紹的那幾個兒子,為了權勢,連兄弟之間都相殘,對於老實人,劉民到沒有那種趕盡殺絕的念頭,看到馮氏和她的一雙兒女一臉的惶然,劉民還好心的安慰了幾句,然後讓手下把她們帶了下去,馮氏見劉民並沒有殺掉她的兒女的心思,也不由的長出了一口氣。

劉民回過頭來,見手下眾人已經各做自己的事情去了,隻有周瑜一個人站在自己的身旁,一直在一旁默默的觀察著自己,周瑜在劉民的手下挑選宮女時,並沒有參與進去,畢竟是出身於大戶人家的人,從見過的美色夠多,經曆過的美女也夠多,劉民想用美女拉攏他,自然是不可能的,周瑜與劉民相處多日,現在也知道劉民是一個極為隨和的人,沒有一點兒人主的威嚴,在周瑜看來,一個沒有人主威嚴的人,絕不是一個好的良主和明主。

今見劉民處置馮氏和袁術留下的一雙子女,通過周瑜的觀察,發現這位劉候爺對袁術留下的子女竟然沒有一點兒殺心,一般來,一個諸候戰勝了另一個諸候後,是不願意將另一個諸候的後代留下來的,怕留下禍根,就算當時不殺,那也是為了偽裝仁慈給世人看的,日後有機會,必定還是會殺了,但剛才周瑜卻發現,這位劉候爺是真的沒有一點兒殺心。

難道別人的是真的,這位劉候爺真的是一個仁慈的人不成,可是,他把袁紹的幾個兒子都殺了啊,這樣的人,應該是不上仁慈吧,周瑜皺著眉頭想著,劉民卻不知道周瑜這會兒心中在想著什麼,帶著周瑜又出了袁術的皇宮,在蔡城的大街上,劉民看到蔡城之中的百姓與那些大家族的人,在生活上完全是兩個極端的世界,那些大家族的人房子一個個奢華之極,而那些百姓的房子則破敗不堪,偶爾有那大膽的百姓,從屋子中伸出頭來觀看劉民,這些人一個個長的皮包骨頭,顯然是因為長期的饑餓所致,劉民將賈翊招來,詢問了一下蔡城中的情況,得知這些百姓在袁術手下生活的極慘後,也不由的為這些人歎息一聲。

袁術為了對抗劉民的到來,將城中所有百姓的糧食都強征光了,袁術強征不到那些大家族的東西,自然隻能把手伸向百姓了,想到這些大家族有如毒瘤一般的存在,劉民便也有些鬱悶,這一次,蔡城之中的那些大家族一個個就早早的派人來投降了,沒有選擇投降的人極少,因為這些人在城破之前就已經表達了投降的意思,劉民還真不好意思向他們下毒手。

劉民帶著周瑜走訪了幾家普通的百姓,向他們噓寒問暖的,這讓周瑜很是不理解,做為大家族出身的周瑜,與其他大家族出來的人一樣,心中根本就沒有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這個時代的官員,也幾乎沒有人會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做為統治者來,這個時代的統治基礎是那些個家族,隻要下的各個家族支持,那麼這個統治就會很穩定,就算如黃巾軍那樣大的叛亂,也僅僅隻花了一年的時間就鎮壓下去了,如果不是這些各大家族的實力過於膨脹,大漢朝庭本身又虛弱不堪,那麼大漢帝國也不會崩潰掉。

周瑜對於劉民的行為實在是無法理解,隻覺得這個劉候爺的仁慈實在是有些太過份了,用的著去關心那些賤民的死活嗎,當劉民下令沒收所有家族的糧倉,將那些糧倉中的糧食分發一部分給那些百姓時,周瑜心中便覺得,這位劉候爺非是人主之象,不但為人太過於仁慈,而且在政策上走了錯誤的道路,對那些賤民好,難道那些賤民還能幫著他劉候爺治理下不成,隨意掠奪那些大家族的東西,隻會讓那些大家族站立在他劉候爺的對麵,這位劉候爺這樣做,簡直是取死之道啊,老爺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怎麼就讓這樣一個愚昧的人成了下最大的諸候,占據了整個大漢北方的地盤,這太沒有理了,那些個大家族就這般願意放棄自己的利益?沒有那些大家族的支持,他劉候爺又是怎樣治理他的地盤的?

老百姓在得到一點兒活命的糧食之後,心中對洛陽來的劉候爺那是感激不盡,一個個都在讚歎著劉候爺的仁慈,由於壽春的各個大家族都沒有清理掉,那麼給百姓分田分地的工作就沒法往下做了,無論如何,劉民也不能把那些大家族的田地給剝奪了,那樣,隻會激起全下所有的大家族的反對,要剝奪這些新占領的地盤上的那些大家族大地主的田地,隻能在以後慢慢來,所以劉民在壽春能做的,不是分田地,而是鼓勵那些百姓開荒,同時不允許任何土地的買賣,同時大力鼓勵工商業的發展,特別中各種的作坊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