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岷江泛濫吞古蜀 李冰受命任蜀郡(1 / 1)

相傳,古蜀文明自岷江上遊興起,從原始氏族部落開始,後來經過長期的發展及融合,變為蜀山氏。從蠶叢氏稱王開始,曆經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個氏族的統治。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為帝,號望帝。杜宇在位時期,遷都郫邑,教民耕種,開疆拓土,使蜀國成為西南地區的大國。戰國時期,秦國逐漸強大。

公元前316年,秦昭王派兵攻下蜀國。並將蜀國列為秦國的一個郡---蜀郡。

蜀郡大地經常遭受水旱災害,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水旱災害尤其嚴重。

岷江,水勢洶湧,一路裹挾著大量泥沙,自弓杠嶺急流直下。流至灌縣地區,地勢逐漸平緩,流速減慢,泥沙下沉,河床抬高。雨季時節,水量驟增,水位升高,水勢湍急。洪水衝毀堤岸,侵吞成都平原,人民死傷無數。冬春季節,水量減弱,成都平原又是赤地千裏,顆粒無收。岷江水患長期禍及巴蜀,鯨吞良田,侵擾民生,成為蜀國生存發展的一大障礙。

公元前256年夏,蜀國連降三月暴雨,岷江水位陡然高漲,驚濤駭浪以排山倒海之勢一瀉千裏,激流而下。古蜀大地洪水橫流,泛濫成災,房倒屋塌,屍橫遍野,哀魂嗚咽。

奏折接連遞京,成都告急,朝廷震驚。

掌燈時分,秦王宮內,燭火如炬,鼓響鍾鳴,人影穿梭,秦昭王急詔水部官員商議蜀郡水患。

王曰:“蜀郡乃我秦國錢糧重地,而今岷江泛濫,三月不絕,洪水洶湧,澤國千裏,民不聊生,不知眾卿有何良策?”

眾大臣麵麵相覷,一時不知如何應對。

水部侍郎李冰出班奏道:“啟稟大王,昔日黃河泛濫,大禹王不避艱險,臨危受命,力排眾議,改堵為疏,曆經曲折,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清河道,滅水患。今臣不才,願效法禹王,治岷江利蜀郡,保我西南邊陲永享太平。”

王大喜:“卿有如此雄才偉略,真乃國家之幸,社稷之福。今特命卿領蜀郡太守,治理岷江水患,保我西南國境”。

李冰急忙叩拜:“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大王所托。若臣不能治理岷江水患,保全西南國土,再無回朝見大王之理。”

王起身:“卿赤膽忠心,何懼水患不治,西南不穩。卿且放心去蜀郡赴任,寡人明日在泰和殿為卿設宴餞別。”

李冰叩首:“臣謝大王恩典,然蜀地洪水滔天,形勢急迫,待臣功成歸朝,再享大王美意。”

王點頭說:“如此也罷,你即刻收拾行裝趕赴蜀郡。寡人明日率文武百官祭告天地神靈,以求保我西南大地早日安寧。”

李冰再拜:“臣領旨,大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冰回家後與夫人商議:“大王任命我為蜀郡太守,去治理巴蜀水患,你即刻收拾一番,我們明天一早出發。”

夫人扭頭問道:“幾個孩子也去?”

“皆去”李冰答。

“我去知會他們,不過,我家二郎......”夫人欲言又止。

李冰一愣,沒有說話,拍拍夫人的肩膀,轉身走出了房間。

“唉——”夫人歎了口氣,流下兩行淚水。

原來李冰和夫人白氏共生育四個孩子,兩男兩女,男的大郎和二郎,女的金蓮和玉鳳。大朗今年二十出頭,二郎十八歲,金蓮十六歲,玉鳳不滿12歲。不過,二郎自從十歲時離家打獵出走,八年來音訊全無,不知是死是活。每當夜深人靜時,夫人經常以淚洗麵,李冰也常常仰天歎息。而今要離開鹹陽遠去巴蜀,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掛肚牽腸,淚灑紛紛。

夫人默默收拾行裝,一個精致的雕花漆盒浮現在眼前,那是二郎盛裝彈丸所用。夫人一把把盒子攥在手中,再也抑製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嚎啕大哭,哭聲淒厲。

往事如煙,二郎曾經的一幕幕清晰的在妻子的腦海裏跳躍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