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外篇(1 / 2)

【本章節為外篇,有關於道的基本語錄,喜歡看的人可以多看,不喜歡看的人可以跳過。】

人之初,本無性。亦善亦惡,在於認知。孩童無忌善惡有涉。和平之人性易善,坎坷之人性易惡。輪回不已,時間長短罷了。

解釋:人性是相通的,不同的人是因為有不同的心和不同的性格,人性的弱點每個人身上都有,人性的優點每個人都可以打造。

人性當然自私,總會想盡辦法保護自己想要保護的人,不管是誰,熟人或是一麵之緣的人。可是,進入了他們的關係,那就是無私。

人之初,本無性。亦善亦惡,在於認知。孩童無忌善惡有涉。和平之人性易善,坎坷之人性易惡。輪回不已,時間長短罷了。

人性是極可惡的東西,它對得到的往往不珍惜。所以,當你被人傷害,首先想想,是不是自己付出的太多,把自己放低了。想要別人疼惜你,首先要自己疼自己。高貴的,才珍貴。

人性是有相當多麵的,你能觀察到的隻是和你的思維相合或者相衝的部分而已。但你可以通過觀人來判斷你們是否是一路人,這也是大部分人都在做的。

隻有人性這種東西才會越陷越深,而靈性是活著的,是共通的,是共性的,是整體的獨立而健全,所以它可以穿梭於一切而能來去自如。不受一切的外在的形式,短暫,虛偽,假象之迷惘與約束。

……

人性是相通的,不同的人是因為有不同的心和不同的性格,人性的弱點每個人身上都有,人性的優點每個人都可以打造。

……

原文: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解釋:“道”生成萬物,“德”養育萬物,萬物呈現各種形狀,具體環境使萬物成長。

因此萬物沒有不尊崇“道”而重視“德”的。

“道”所以受尊崇,“德”所以被重視,就在於它們對萬物不加幹涉,從來都讓萬物順其自然之道而生長。

所以,“道”生成萬物,“德”蓄養萬物,使萬物成長、發展,使萬物成熟結果,對萬物愛養、保護。生養了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推動了萬物,而不自恃有功,長養了萬物而不自以為主宰:這就是最深遠的“德”。

來自整部《道德經》老子的思想是,自然萬物沒有靜止不動、不變的。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的。時間含有信息,空間含有能量。所以老子是在時間和空間上說“道”和“德”的存在和作用。

在老子看來時間可以提供信息,空間可以提供能量。信息和能量在適合的環境中相結合就會誕生物質,這就是無中生有,這也是普世性的規律,即“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