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2月24日當地時間淩晨4時整,多國部隊向伊軍發起了大規模諸軍兵種聯合進攻,將海灣戰爭推向了最後階段。多國部隊首先在戰線中部發起攻擊,以吸引伊軍統帥部注意力。隨後,東西兩端開始行動,以造成西端“關門”,東端“驅趕”之勢。在這種情況下,擔負主攻的美第七軍發起決定性攻擊。先向北,隨後向東,殲擊伊軍主力部隊。伊軍在多國部隊進攻麵前進行了頑強抵抗,後逐漸向北和西方向撤退,並點燃了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隊控製,多國部隊也大多完成了各自任務。鑒此,布什總統下達了當日當地時間8時暫時停火的命令。整個地麵進攻曆時100小時。
暫時停火以後,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國提出的停火條件和願意履行聯合國安理會曆次通過的有關各項決議。在此基礎上,聯合國安理會於4月3日以12票讚成、1票反對、2票棄權通過了海灣正式停火決議,即687號決議。海灣戰爭至此宣告結束。據戰後統計,在這場戰爭中,伊拉克方麵參戰的43個師共有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6.2萬人被俘,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門火炮被擊毀或繳獲。107架飛機被擊落、擊毀或繳獲。多國部隊方麵共有126人陣亡(其中美軍74人),300餘人受傷,12人失蹤。
海灣戰爭是世界兩極體係瓦解、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過渡時各種矛盾的變化,是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結果。它體現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引起的戰爭特征的革命性變化,主要是:武器裝備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之上;打擊方式已不再以大規模毀傷為主,而是在破壞力相對降低的基礎上突出打擊的精確性;整個戰爭的範圍與過程被視為一個完整的係統,戰爭的協同性和時間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思想運用於戰爭而產生的作戰樣式的諸多新特點,主要包括:空中作戰已成為一種獨立作戰樣式;機動作戰是進攻作戰的基本方式;遠程火力戰是主要的交戰手段;電子戰是伴隨“硬殺傷”所不可缺少的作戰方式;夜戰是一種富有新內涵的戰鬥方式。
海灣戰爭因多國部隊在質量和技術方麵占據的絕對優勢,使其以高技術局部戰爭的代名詞載入戰爭史冊。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了12類50多顆各種軍用和商用衛星構成戰略偵察網,為多國部隊提供了70%的戰略情報;多國部隊集結了2790架現代化的固定翼飛機、1700多架旋翼飛機(其中600多架攻擊直升機),6500餘輛坦克裝甲車輛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發射車、工程技術保障車輛等;多國部隊雖然與伊軍在數量對比上不占優勢,人員比為1/2.4,火炮數量比為1/2.4,坦克數量比為1/1.44,但多國部隊調集的現代化裝備數量卻超過伊軍許多倍:新式飛機數量比為13/1,攻擊直升機數量比為16/1,在精確製導武器上多國部隊擁有絕對優勢。在海灣戰爭空中作戰投擲的8萬多噸彈藥中,精確製導武器僅占總投彈量的7%,但命中率卻高達90%;伊軍共被摧毀、被俘坦克3700多輛,裝甲車2000多輛。海灣戰爭中所體現出的技術對戰爭的強烈影響使海灣戰爭預示了另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擁有質量優勢的部隊麵前,單純的數量對比已失去了意義;各種軍事高技術應用導致的對信息的大量獲取,也使與之對陣的敵人在戰術運用方麵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