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5章(1 / 3)

題外話,季羨林大師

今天,國學大師--季羨林,去世了.

我很傷心.

他被人稱為:國寶,泰鬥,大師.

他對印度文化有很深的研究,是中國印度文化研究第一人.有個評論家,很厲害,但對季老的書,一個字都不感評,隻有頂禮膜拜的分.

我也崇拜他.

因為他是佛學的權威.今天的人們研究佛教,無非就是讀幾本佛經.而他是研究原始佛教的梵文.

但是他這樣的一個權威,卻不相信佛教.

下麵是他的原話:

我接觸到佛教研究,已經有五十年的曆史了。1935年,我到了德國哥廷根,開始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算是我研究佛教的濫觴(開始)。從那以後,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漫長的年代裏,不管我的研究對象“雜”到什麼程度,我對佛教研究始終鍥而不舍,我在這方麵的興趣也始終沒有降低。“你研究佛教是不是想當和尚呀?”有人曾半開玩笑地問過我。我從來沒有信過任何宗教,對佛教也不例外。而且我還有一條經驗:對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隻要認真地用科學方法加以探討,則會發現它的教義與儀規都有一個曆史發展過程,都有其產生根源,都是人製造成的,都是破綻百出,自相矛盾的,有的簡直是非常可笑的。因此,研究越深入,則信仰越淡薄。如果一個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種宗教,這件事情本身就說明,他的研究不實事求是,不夠深入,自欺欺人。佛教當然也是如此。

...............................

...............................

看過這段話以後,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感想?我有一種想撞牆的衝動.但我並不知道這種衝動,是由於自己太高興,還是太悲傷.

我本想:修真證道,強我中華.

可是他老人家告訴我,這都是假的,是騙人的.我的世界頓時黑暗了.此時此刻.

對於,大師的話,我是相信的.因為我朦朦朧朧中,也有類似的想法.我的朦朧的想法,被大師用文字,完完全全的表達了出來.

哪有什麼神人啊?大家都是凡人.如果2500年前,我在那個時代,我可能創造出那麼高深的佛教哲學嗎?答案是我不能,同樣佛祖也不可能.我現在懂的知識比佛祖當時多的多,都辦不到,他當時是怎麼憑一人之力,創立佛教的呢?

我想,原始的佛教是借鑒當時的其他宗教,比如娑羅教.所謂的***六師外道***就是說當時,在佛教創立時,佛祖借鑒了六個其他的宗教.

那麼,原始的佛教有這麼複雜嗎?今天的佛教,太複雜,太難懂了.我是本科學曆,讀書多年,研究佛學也有幾年了,可是現在,還是沒有看清佛學的全貌,我不禁在想,它怎麼這麼難懂呢?佛祖的智商也太高了把?絕對不可能.佛祖最初所創立的佛教,絕對不可能這麼複雜難懂,就如同今天的>,原話寥寥幾句,中國人楞是研究了2000年,原話並不難懂,也沒有那麼複雜,但人們非要以自己的想法來解讀它,研究它,結果把它搞得很複雜.

我想,佛教也是如此.最初時,佛教的道理很簡單,是後來印度人不段研究,不斷完善,不斷加入自己的理解.

結果,最後,連最權威的高僧也研究不懂了.怎麼辦?滅亡唄.所以,後來佛教就在印度滅亡了.那麼在中國為什麼沒有滅亡呢?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一點很重要,中國人將佛教簡單化了.例如,禪宗,淨土宗.

還有一些沒有簡單化的,例如唯識宗.他是玄奘所創的.因為它太難,結果幾代以後,就滅亡了.

..................................

說了這麼多,起因就是,看到大師的那段話以後的胡思亂想.現在,我想,如果廟裏的和尚看到大師的這段話以後,會不會有想不開的自殺啊?

我現在是心情是很矛盾的.多年的信仰破滅了.以後,我信什麼呢?

我每天的***日行一善***,還有什麼用嗎?

我的持戒,布施,忍辱,還有什麼用嗎?

原本,我是隻鴕鳥,將頭埋在沙子中,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