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萬潛沉默了,馬瀟瀟也沒吭聲。聯盟軍隊是什麼樣子,他們其實都很清楚。
“事實上,中路能進去二萬五千人,而不是全部都進去了,我覺著東方信做得相當不錯了,至少還留了一半在外邊。要是五萬人全都進去了,後果不堪設想,在那些狹窄的街道上,人越多死傷的越慘,能最終衝殺出來的人,絕對不會超過兩萬。這個黑夜大帝是個狠人,他應該在奪下岷城後,就開始著手改造那些房屋了。”公孫長空慢悠悠的說,一邊將那張草圖收起來放在一邊:“讓我們再接著蘭晃看看那幾條命令吧。”
他用一根碳筆在地圖的一個地方畫了個圈,說:
“根據那個作戰計劃,齊歡將軍他們應該是埋伏到金崮山下,嗯,就是這個圈的位置,痛擊從摩天城前來增援的敵軍,並掩護中路軍的左側。現在來看,他們是在這裏——”公孫長空在地圖左側的那些紅旗前插了幾個藍旗,“在金崮山東南約五公裏處遇到了襲擊,別急,你們再看。”
公孫長空在藍旗向左,每隔一段距離就插下一個藍旗,連著插了三個,一直延續到了皮狐嶺,一邊說道:
“當行軍半個晚上,疲勞不堪的齊歡將軍突然遇到和自己騎兵人數差不多,大約八千或九千人的敵軍襲擊後,他的本能反應,當然也是所有人包括我在內的第一反應,就是迅速向中軍靠攏,爭取支援,畢竟左翼軍團離中軍才不過十公裏,所以他們立刻就邊打邊撤,向北逃。
“這個時候的齊歡肯定還存了一個心眼,他還想著把敵軍這支騎兵引到我軍中路位置,讓敵軍吃個大虧。有這個想法不能說錯,但齊歡顯然低估了敵軍的謀略,果然在向北靠攏的途中,他居然先後遭遇到了三道防線,都是敵軍的重甲步兵組成,總共差不多三千人,這三道防線雖沒讓他們受到太大的重擊,但也嚴重的拖延了他往北跑的速度,更讓他們精疲力竭,所以當他收到蘭晃的指令讓他們撤退到皮狐嶺等待增援時,立刻照辦。
“另一邊,當東方信收到蘭晃緊急增援的命令後,他的一半人馬已經陷進了岷城裏,他沒時間再等,隻能迅速起身,帶著剩下的兩萬五千人,包括特派的法師作戰團,直奔皮狐嶺。這段距離並不遠,五六公裏左右,一個急行軍很快就能趕到戰場。而東方信敢於這樣做的目地,還在於他知道右翼軍團離他們也不遠,滿打滿算不到二十公裏,隻要自己能堅持一下,等到他們增援是沒問題的。
“所以我們再回過頭來看蘭晃這三條指令。蘭晃很清楚這三個軍團相距不遠,畢竟黑暗軍團總兵力不過三萬,左翼和中路加上塊就是六萬,即便是損兵折將打個折扣,也有一拚,所以他才想出了個裏應外合的戰術,把皮狐嶺作為決戰的主戰場,隻要齊歡和東方信能堅持等到右翼四萬人趕到戰場,那一定會是一場大勝,所以他覺著怎麼推算都能穩贏,那你說蘭晃這三條軍令能有錯誤嗎?今天我們在知道戰爭結果的情況下,可以百搬指責蘭晃,但如果我們把自己代入當時的場景,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在當時的境況下,這不敢說是最好——但至少是一件很可行的方案,沒毛病。
“但在皮狐嶺的這場決戰,我軍終究是輸了,並直接導致了整場會戰輸的很徹底,輸的原因很多,除了士氣方麵、單兵作戰能力方麵、雙方高手對決方麵等諸多因素,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敵軍如何行動我軍兩眼一團抹黑,而我軍的行動,敵軍統統都能預測到。從我們那場莫名其妙的深夜大行軍開始,他們就算計到我們看到一座空城會毫不猶豫的撲進去,也算到了當左翼遇到突然襲擊後會立刻掉頭向中軍靠攏,也算準了我軍右翼到那時一定會向南跑,作為最後一個後備軍到達戰場。
“蘭晃把決戰地點定為皮狐嶺時,不過在敵人看來,這個地方倒也是個挺適合決戰的地點,雙方不謀而合。齊歡將軍舍棄了兩千步兵後,帶著已不足七千人的騎兵衝到皮狐嶺上時,一路追擊來的敵軍並沒有急著攻擊,而是養精蓄銳,擺開了陣勢,在等候我軍的援兵。當東方信帶著兩萬五千人跑過去的時候,決戰就開始了。”
公孫長空不緊不慢的說著,像是在軍事課堂上授課一般,一邊把紅旗和藍旗不斷的變著位置,最後紅藍雙方漸漸的開始彙集到了皮狐嶺的附近。前邊兩位聚精會神的聽著,特別是馬瀟瀟,他越聽越佩服,也越心驚,感覺整個戰場的形勢、每個人的心理,都在這位老將軍的剖析下絲毫不差的展露出來。如此一代軍神,居然隱居在這個偏僻的鄉間,對於這幾年來連吃敗仗的聯盟來說,真是莫大的損失和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