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無我狀態之下的小夏(1 / 1)

在職二戰考研的這一年時間,夏雲沒有對本科的任何朋友提起過,夏雲像一個默默無聞的潛行者。平時上班,夏雲勤勤懇懇,對待學生也盡量做到一視同仁。蘇意榮說學生非常的勢利眼,隻喜歡衣服多的、看起來富裕的、漂亮的老師。蘇意榮看著夏雲的衣服,說了句小夏身上穿的不好看,掛在小夏那個櫃子裏的一連排的裙子也不好看。

夏雲沒有和蘇意榮一般見識,既然兩個人三觀不一致,那就少說話為妙。其實學生沒有蘇意榮描述的那麼淺薄不堪,尤其是一些高中生,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成人意識了,其實你真心對學生好,無論這個老師外表是否光鮮亮麗,其實學生內心都是能感受愛意是否存在到的。夏雲認為,在教學中,教師要用愛心真心誠心去觸碰學生的靈魂,而非用美衣美發美妝去閃亮學生的眼睛。

被愛一路澆灌的學生,才能成長為一個心理健康的、正直善良的人。

夏雲始終把學生放在了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位置,把學生當做紅花,而自己是綠葉,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認為學生和自己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給學生以積極的鼓勵暗示,所以贏得了學生的尊重。蘇意榮習染了她辦公室裏一些老年教師不良的風氣,對學生非常挑剔,總認為自己運氣不好,分到了最差的一波學生,並且在背後裏罵這些學生是豬,平時上課就是在喂豬。

蘇意榮在一開始時,因為比夏雲先到這個學校,在夏雲的麵前喜歡吹噓自己,曾經在某所非常厲害的高中實習,教的學生非常優秀。蘇意榮十分熱心的展示、吹噓自己,但是這股浮誇風還是沒能吹進夏雲的心裏。夏雲從不認同蘇意榮的教育理念,但平日相處時還是會稱呼蘇意榮“蘇老師”以表示自己的氣度與素質。而蘇意榮固定的把夏雲喊做小夏,以展示自己的威風。

在第一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中,夏雲兩個班拿下了前百分之二十的好成績,而蘇意榮帶的兩個班分別是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蘇意榮麵子上過不去,說不喜歡高中這種比成績的風氣。夏雲覺得蘇意榮幼稚又好笑,高中不比量化成績,還能比什麼?難道是集體比美嗎?雖然當今時代強調素質教育,但是素質教育也需要量化考核呀,如果沒有評分,那何為優劣標準?蘇意榮痛恨這群由於教學成績差,讓她丟了麵子的學生,蘇意榮多次在宿舍裏咒罵這些學生。

夏雲感慨教師退出機製的不完善,以及縣城優秀教師的奇缺。並且發現了這樣一個無奈的現狀,就是一些985、211工程院校的應屆畢業師範生,寧願留在一線城市教小學、幼兒園,也不願意去四線以下的小縣城教高中。縣城一中可以淺淺掐一下老師的學曆,取雙非院校畢業生中最優秀的一波,或者要求是研究生學曆略微提升一下門檻。但是對於縣城的其他普通高中,如果把要求放到研究生學曆或者985、211本科畢業生學曆,那估計符合條件前來求職的人少之又少,很對崗位可能麵臨著空缺招不滿的現狀。

所以縣城普通高中師資力量一直頗為讓人詬病,由於缺少教師,導致了落伍的老教師清退不出去,優秀的年輕教師沒辦法吸引進來,現在引進的新教師素質又參差不齊,其中不乏有毫無教育情懷,並且學科素養也不達標的老師。

一年的工作經曆,使夏雲快速地成長了起來,看待問題也更有了一種“憂國憂民”的精神,考慮的不再是自己個人利益,而是將自己與學生與學校的利益綁在了一起。她開始學會關心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