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9章(3 / 3)

江寧這些年給高老爺帶來的最大的一個改變,那就是真真正正的了解到了經濟的作用,也許他還不懂其中的原理,也許他還想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他見到了若是一個地方經濟昌盛,能是怎樣的繁華。在暴動的時候他也看到了錢財的作用。他從不是那種視金錢如糞土種文人,雖然還是覺得做官最重要的一是培養人才,二是勸農勸耕。但他也承認一個地方若要昌盛,商業是不可少的一個元素,而商業,卻是可以操作的!

所以,當固安帝讓他到廣州大力發展經濟的時候,他沒有抵抗,雖然有些猶疑,但也被固安帝下麵的話給打消了:“上海是開發成熟的,雖然這次遭了難,基礎還在,下麵的就是恢複東海艦隊。而廣州,雖然一直是通商港口,卻還有餘力可挖,早先太祖就一心想把這裏建成一個大港口。可惜,他老人家實在有太多的事要忙,最終還是沒能顧慮到這邊。他老人家的遺憾,我希望我能彌補。若能把廣州建成上海,我大明的賦稅必可再能有所增長,屆時很多地方也就能寬裕了。”

固安帝拿出一張地圖,對他指著哪裏是太、祖早先指定的區域,哪裏又是太祖的暢想地。在哪個地方,計劃建設成什麼樣。對於有的東西高老爺並不是很懂——就算在江寧,他親自抓庶務的時候也不多,但這不影響他熱血澎湃。

“你我君臣相得,必能好好的做下一番大事業!”想到那天固安帝拉著他的手說的這番話,高老爺就覺得把這一身骨血賣給固安帝都是值得的。

高老爺得了任命,卻又不能馬上上任,這不免又給眾人諸多猜測,但現在他卻管不了那些了。他現在每天上午都會溫習一下早先的功課,不是像過去那樣的翻閱書籍,而是真正的從最開始的四書五經看起。因為固安帝對他說了,廣州發展雖會有朝廷支持,但還要當地人努力,希望他能在那裏開發當地人才,教導民生,啟迪民智。

自得了探花,他就很少再正經看書了,不是說不看,更多的是憑興趣看一些時論詩詞之類的,而這一次卻是拿出了早先科舉的勁頭。每天一早吃了飯同高老夫人請了安就開始用功,一直到吃午飯,吃完之後他會休息片刻,然後就是輔導兩個孩子的功課。是的,兩個孩子,優哥在經過他麵試後也加入了進來,雖然優哥的天份並不像郝家人想的那麼足,但已算不錯。這在高老爺看來是正好的,他若天份太足,固然會是一個好學生,但軒哥在他麵前定然會被壓的抬不起頭,長此下去並不利於學習,高老爺再有教導英才的愛好,也還是更看重親生兒子的。

現在李先生還有一些後續的事情沒有做完,所以要待三月份才能來高家,在這個時候兩個孩子的功課就由他來輔導了。至於晨哥兄弟,高老爺又給他們找了個私塾,對此,金氏夫妻沒說什麼,高老太太卻有些不滿,他想著高老爺這才是公私不分呢,自己的親侄子不管,去教導外人?

高老爺聽了也不解釋,隻是含笑。高老太太也知道現在自己的話不像早先那麼當用了,說了幾次後也隻有憤憤作罷,當然,之後免不了把晨哥兄弟叫過來好好叮囑一番,讓他們用功努力,考出一番好成績給高老爺看看!晨哥兄弟也紛紛表態,至於是否能坐到,那就隻有天知道了。

而吃了晚飯後呢,高老爺就是練字,每天雷打不動的一百個大字竟是****都堅持了下來,一次因精神不濟,錯了好幾個竟然練到了子時。安姐見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固安帝,真不是一般的能忽悠人啊!

外麵人對高老爺的未來有諸多猜測,安姐卻因為有朱抵這個內線而更知道一些實情,是的,朱二公子依然堅定不移的經常給安姐來信,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不能因為距離縮短了,就不再聯絡感情。在麵都見不到的情況下,若還不能寫信,那成什麼未婚夫妻!

一百對成了親的未婚男女,也沒一對是經常通信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