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澤在席間立直身板,振聲道:“胡虜賊寇進犯北疆,行殘施暴,神人共憤!今幸得魏公、蜀公、陸夷州為天下大義,擯棄私怨聯手抗胡,此乃我大漢江山百姓之大幸也!我主吳候聽聞得胡虜在北疆地殘暴之舉,亦義憤填膺,恨不能生啖胡虜之肉以泄心頭之憤!今三家聯軍北擊胡虜,我主吳候亦願率領江東精兵五萬同來會盟,共誅胡虜,同扶漢室!先前斬胡虜之首,今在下帶來北疆,乃先示我方吳候之誠也。”說著闞澤從懷中取出孫權的親筆信,雙手捧到額前道:“這是我主吳候手書,請三公過目!”
侍從取書的功夫,陸仁卻稍稍的楞了一下。就爵位而言,曹操是魏公,劉備是蜀公,但陸仁還隻是夷州候,並不是公爵。真要相比,陸仁的爵位其實還比孫權低半級。可是現在闞澤直接就稱曹劉陸三人為三公,隻怕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當然陸仁也知道有時候對人稱“公”是一種敬稱,但敬稱是要與姓氏掛鉤的,像曹操可稱為曹公,劉備可稱為劉公。如果是在這種情況下稱陸仁為陸公是可以說得過去,但是在這種正式地場合都是必須要呼官職爵位。
想到這些陸仁皺了皺眉,神色間顯得有些不自然。說真地陸仁現在不怕別的,就怕聯軍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地事鬧出矛盾。這幾個月陸仁一直在費心盡力的四處奔走,盡最大的可能去做到公平公正,有些時候寧可自己吃虧一點,也務必要保證三方之間的和睦,這份身心俱疲的勞累旁人是很難理解得了的。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陸仁拚命的去扮演好這個老好人的角色,曹劉聯軍之間真的很可能已經生出不少事來了。可是現在闞澤的一句話,如果不處理好,聯軍那些帶兵的將領心裏又會如何作想?
卻說這侍從取過書信,猶豫了一下也不知道交給誰才好。諸葛亮望見了陸仁的難色,微微一笑,向陸仁比了個動作,陸仁馬上會意,先向曹劉點了點頭,再向侍從道:“你來念吧。侍從心中也鬆了口氣,展開孫權的書信,大聲念將出來。書中之意大致上就是說:我孫權也是漢室臣子,漢室有難不能坐視不理。當年我家老子孫堅與參於討董聯盟,身為先鋒為漢室立下赫赫戰功,現在到了我這一輩我也當然要像我的老子一樣為漢室江山出力。信發之日我已經整備好了五萬精兵、戰船千艘,隻等回複。接受我的支援的回報一到,我馬上就會親自率兵趁春夏季的東南季風沿海路揚帆北上,期望回複雲雲……
信一念完,這侍從忙不迭的將信遞給陸仁,再急急退下。陸仁手按住信,目光飄向曹劉二人,眼光卻也閃爍不定。陸仁如此,曹劉二人又何嚐不是如此?劉備的荊襄、曹操的江北都與孫權接壤,興兵擊胡還就最擔心孫權會在後麵搞些什麼動作。如果不是陸仁調用夷泉半數左右的兵力壓製住孫權,曹劉哪裏敢調集精銳主力來北疆?你說孫權在家裏老老實實的呆著,對曹劉陸三家來說就已經鴨米豆腐了,孫權好好的又說來會盟,這到底是想搞什麼啊?
陸曹劉三人麵麵相覷了一陣,曹操索性幹咳一聲,這三位就轉到屏後商議去了。而三家的謀士將官也亂七八糟的議論了起來,都在爭論著孫權的援軍要不要接受。不過在亂哄哄的眾人之中,諸葛亮微笑不語,隻是自顧自的搖扇喝茶,任身旁的人怎麼問,他硬是不說一句話。
過了一陣,陸曹劉三人轉回帳中,帳中也再次安靜下來。陸仁望了眼闞澤,用很客氣的語氣道:“茲事體大,且容我等商議一番。闞參議一路辛苦,就請先在軍中暖帳休息一下吧。來人,帶闞參議去客帳休息,好生招待!”
闞澤對三家的舉動似乎早有預料,也不多羅嗦什麼,行禮後隨著侍從出帳去了。闞澤一去,大帳裏就亂了起來,亂七八糟的說什麼的都有。說來也巧,陸曹劉三人的眼光同時飄向了依舊悠然自得的諸葛亮,對望一眼後還是由陸仁來開口向諸葛亮問道:“先生對孫權一事如何看待?”
帳中靜下,諸葛亮笑著立直身子道:“彼為名而來,我等聯軍又何懼之有?到是胡虜據守易京、北平的各處要地,若是陸路強攻於我聯軍不宜,正好需要孫權的五萬水軍強襲海岸,為聯軍攻還北平……打出一道缺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