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回 換糧大計(2 / 3)

陸仁額間再冒冷汗:“這荀彧還真是夠精明的,他不去當商人是不是太可惜了?”

荀彧抬頭道:“義浩,你這一招真的太厲害了!主公隻是拉下幾分麵子,卻能賺到不少糧米。隻要不出大的意外,主公今年的糧草定然不成問題!”

陸仁道:“話雖如此,但還有些地方要注意。首先是定價,派出的官吏、商人,可以給他們一個明確的價位,比如說一塊玉至少換多少帛,再折算成相應的糧食,再分類記錄。再打個比方,假設荀公你給我價值三十匹帛的寶物,那麼我就應該至少換回三百鬥米。除去路上應有的消耗……就按三成算吧,那麼我帶回境內,最起碼應該是二百一十鬥。可以按此定下任務,若超出這個任務指標,每十升分一升出來作為獎賞(就是提成,嗬嗬),不足者按缺數補……不過我想有這麼個獎勵,各路人馬應該會拚命多換糧草才是。”

荀彧沉吟道:“若是這些人見財起意怎麼辦?或是暗中貪默呢?”

陸仁大感頭痛,這確實是個大問題:“要不,我們選派人的時候,要其有一定的抵押如何?至少要有家人為質……至於貪默,我想也不那麼容易吧?必竟我們要的是糧食,多少車糧食運回來,他往哪裏藏?其實我是在想,隻要他能換回相應的糧食,讓他貪一點也不要緊……”

荀彧皺著眉,仔細想了許久,無奈的道:“也隻能如此。罷了,就像義浩說的,隻要能換回我們必要的糧食,讓他們貪默一點也無妨,權當是給他一路的辛苦錢吧。”

陸仁道:“荀公,這詁價之人可得選好。一則為人公正,二則要有能服眾的名望……”

荀彧歪著腦袋想了一會,笑道:“我怎麼把他給忘了!他來當這個詁價人最合適不過!”

陸仁奇道:“是誰啊?”

荀彧道:“孝廉衛弘啊!主公起義兵時他舉家相助,因此在軍中極有名望,本身又是富豪之家,對珠寶玉器之類的頗有研究。反正他也在家裏閑著,請他來當這個詁價人最合適。”

陸仁心中一動,道:“荀公,我看不妨現在下個明文政令,規定市場上粟、帛之間的兌換比值,以防有人趁機哄抬物價而令主公及百姓受損,依我看就定在十鬥一匹,如何?”

荀道道:“不錯,如此一來境內貨物流通穩定,對官家民家來說亦可有例可徇。”

——————

之後幾日,陸仁幫著荀彧派人、記錄、清算,忙得不可開交。好不容易全部搞定,陸仁剛想回家歇歇,士卒來報:“二位大人,前往徐州劉曄大人歸來,並帶回來徐州使節。”

荀彧苦笑著搖搖頭道:“好不容易處理完,還想歇歇的,看來又沒指望了。義浩,現在天色尚早,你也別急著回去,再幫我處理一下。”

陸仁也無可奈何,誰讓他是主薄來著?

不久,劉曄帶著一個身材稍胖的人來到衙中:“荀公,義浩,我回來了。”

荀彧自然少不了幾句官麵上的話,然後問道:“子陽,此次徐州換糧結果如何?”

劉曄道:“幸不辱命!三百匹戰馬,換回糧草九百石,劉徐州還額外贈送一百石,共計一千石,路上口糧用去三十石。現有九百七十石,已交付大倉。另外徐州有使節至——這位是徐州來使,糜竺糜子仲,現任徐州別駕”

兩方見禮,陸仁有點奇怪。劉備自得徐州後,外交方麵的事一般都是交給孫乾的,糜竺雖說有些政治才幹,但劉備隻是待其甚厚,並未有什麼實權給他,詁計是因為糜夫人的緣避親。怎麼這回不是孫乾,反到是他來了?該不會……陸仁忽然心有所悟。

糜竺坐下後,也不羅嗦,直接就開口道:“糜竺此來,除為我主劉備答謝曹公表薦州牧,還有些個人私事,萬望勿怪!”

荀彧道:“糜別駕有話但說無妨。”

糜竺道:“竺在徐州,聽聞曹公欲廣購糧草,可有此事?”

荀彧道:“不錯。兗州一境今年蝗災,糧食定然欠收,主公擔心糧草不濟,卻又不願強征百姓糧米,故此屈尊向我等借資,四方購置糧草。”

糜竺道:“竺不才,在徐州有些田產,糧米頗有盈餘,願賣於曹公。隻是不知曹公是以錢購,還是以物換?”

荀彧與陸仁對望一眼,心中同道:“不會吧?這公快就有生意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