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接觸韓科是在網上。
“在嗎?我是馬丁的朋友。”
半夜三更有人想加我微信,一看就不是好東西。但是失眠的我純粹出於無聊還是同意了他的加好友請求。
“馬丁是誰?那個寫冰與火的大胡子老頭?”
“不是。可派樂隊的吉他手。”對方對於我明顯的調侃似乎無動於衷。
“暈……”我發了個表情過去,腦子裏瞬間滾過幾十個念頭然後拉了好幾條輔助線把它們串聯起來。有點隱約地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嗯,你好。是馬丁跟你說起過我?”
“對,他也是通過朋友的朋友看了你自己製作的音樂小視頻。”
“哦,我已經知道了。後來跟他聊過。”
“對,他說你完全還原了他想要表達的東西,直接把音樂具象化了。”
事情是這樣的:半年前因各種機緣巧合我發了一筆橫財,於是做了一件少年時代就想幹的事情:辭職去做音樂視頻,純粹出於內心的召喚而不是為了賺錢。
然後可派樂隊的那首描繪地獄和冥河的奇特歌曲就成了我首次嚐試之作。用了整整三個月,我才完成這部4分鍾的手繪動畫。
但是沒有人知道,這首歌曲的靈感來自樂隊吉他手兼靈魂人物馬丁在兩年前一次車禍僥幸逃生過程中的瀕死體驗,他昏迷中看到的幻象和我做的視頻有95%的吻合度。
於是一個長久以來未經證實的猜想終於得到了落實:別人聽到的音樂僅僅是音樂,而我一直以來會在聽到音樂的同時看到圖像。當然,這些隻占所有音樂的10%左右,我把它稱之為“有靈魂”的音樂。
“嗬嗬,你是想來和我討論音樂呢,還是超能力?”
“都不是。隻是想談談剛放在你主頁上的新視頻。”
“怎麼?”
“那是25年前的歌了,為啥選這一首?那時候你還不會走路吧?”
“請不要變相套取我的年齡信息。”
“呃,”對方尷尬地停了幾十秒,“我可以和你視頻嗎?”
“NO WAY!”我有點想把他拉黑了。 正在猶豫間,對方突然甩出一句令人震驚的話,頓時消除了我拉黑他的企圖。
“不瞞你說,我就是韓科——那首歌的作者。” 老牌電子流行音樂的領軍人物唉,雖然現在早已幾近退出歌壇,但是在音樂界的人脈應該還在,難怪他認識馬丁。 但是也難保不是騙子。
“這個,你有什麼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證據嗎?”
“我不是要求和你視頻了嗎?”
事情有點不對頭啊。
其實我一共隻製作過3首音樂視頻,隻在一個很小的樂迷圈子裏有那麼幾個粉絲。當初馬丁能看到我的作品純屬偶然,現在又蹦出一個自稱是原作者的,這概率是不是太大了點? 不過我有其他方法可以查實這件事的真偽而不用上視頻。
“好吧,這個再說了。你找我有什麼事?”
“想和你聊聊那個視頻,就是25年前那首歌。”
“哦,這個可以。你不覺得它很好聽嗎?”
這句話用來問原作者是不是有點怪?管它呢,對方是不是原作者本人也難說。
果然對方表示同意:“嗯,當然。這是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個作品。……馬丁說你能看到音樂中的圖像?”
“對。”
“那麼我這首《等待你》裏麵的畫麵也是如此?”
“是啊。這是首好歌,盡管已經25年了,但是它的畫麵感還是很強。有些音樂會隨著年代的久遠變得圖像模糊,比如絕大多數古典音樂,隻有極個別傳世之作仍然保留了畫麵。你的這首歌一直圖像清晰,而且我沒法在視頻中表現的其實還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一直在畫麵裏穿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