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回鄉
小道士修為大漲,一步數裏,“縮地成寸”。轉眼也到家門,可是大門緊閉,門鎖上掛,從門縫看看,院子裏井然有序,幹幹淨淨。正要去隔壁打聽一下,隔壁的遠方叔叔看見了小道士忙道“是二根啊,你回來了,你家已經搬到鎮子上了,就是原來寇家大院,這幾年你父兄在你的照顧下,買了不少地,這幾年風調雨順,積攢了不少錢財,正好寇家大院低價出售,便買下寇家的院子搬到哪去了”。小道士想打聽寇家幾年就衰敗的事,遠方叔叔也是不太清楚,隻是聽說寇成兩口死了,寇武吃喝嫖賭抽樣樣精通,幾年就把家產就敗完了。可小道士知道寇家號稱寇百萬,怎麼一下子就家破人亡了?
遠方叔叔拿出鑰匙要開門,小道士連忙阻止,知道父兄搬往鎮子後一直是遠方叔叔在打理,便留了一些銀子給叔叔,囑咐一番後,決定回道觀看看。哪裏有師傅羽化之地,便準備了祭品,返回道觀,
道觀在小道士走後有點冷清,不過在兩個道童的支撐下綽綽有餘,畢竟做作法事、給人看個頭疼腦熱、驅鬼辟邪這些收入還是可以的,小道士在雲遊時就給兩個道童傳授了一些基本的符籙和法術,並將半部師傅留下的書籍留給道童學習。道童看見小道士,驚喜萬分,一是師傅一走就是三年多,思念之情。二是留下的道書學得似懂非懂,好多不明白之處,師傅回來後可以請教。
一陣寒暄之後,便吩咐準備祭奠師父的事宜。第二日,祭奠師傅後,便打發道童離開,坐在師傅的墳前,絮絮叨叨的講述這幾年經曆,詳細的講述了回到龍虎山的一點一滴。想起和師父十幾年生活,現在陰陽兩隔,悲從心來,嚎啕大哭起來。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睡夢中隻見師父出現道:“癡兒,癡兒,凡人誰能逃過生死,不必悲傷。你已立心除魔衛道,加之修為大進,警記有可為而為之,不可為而不為。這方世道大亂,人心不古世道險惡,需有防人之心,不可輕信他人,好自為之”。
轉眼也是數十日,小道士除在教授兩個小道童,大多時間在後山修煉,鞏固佛珠的饋贈。這一日,小道士囑咐小道童,要下山遠遊,時間不定,或三或五年,囑咐小道童要勤加苦練符咒,符之承載以法紙居多,桃木,柏木、棗木、青石、土磚,麻布、絹絲亦可使用。符咒之物不同,使用方法亦自不同,木符釘掛,石符掩埋,紙符之外的其他符咒隻有庇護之效並無追攻之威,若要降妖誅邪,隻有紙符一途。要勤練書寫之法,符籙書寫,差之一毫,威力減半,一定要氣貫長虹一筆到底,將法力傾注符紙之中,才威力倍增。吩咐如有急事,可送信到龍虎山。安排好山上事宜,便飄然而去。
轉眼就來到了鎮子原寇家大院,這院子是一處三進大院,屋簷高挑,錯落有致的三合院,灰瓦白牆和高大的門樓,門樓牆壁有精致的雕花,屋頂的雕花更為精致美麗,飛簷方柱宮殿走廊,園林書閣小亭高樓,青磚紅瓦石柱佛房。閣樓天井馬頭牆。小道士敲敲了大門的門環,不一會,一個小廝模樣的人打開了大門,見是一位道士道:“請問小仙師找誰,這是劉府”。小道士道:“這是劉大樹的家嗎?,你稟告一聲說,二根回來了”。小廝去了不一會,急促的腳步聲傳來,二根和爹娘和哥哥湧出大門,二根他娘一把抱住二根,嚎啕大哭起來,一別三年思念之情溢於言表,小道士好一頓安慰,進門是一座高大的照壁,看磚瓦是返修不久,轉過照壁穿過一個東西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後,儀門內大院落,上麵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鑽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整個房舍,布局嚴謹。樓亭倉舍,左右對稱,貼金彩、畫,裝飾細膩。花園的亭台樓閣之間點綴著生機勃勃的翠竹和奇形怪狀的石頭,那些怪石堆疊在一起,突兀嶙峋,氣勢不凡。
親情是最偉大的,不論歡愉,懊喪,疾苦,徘徊,它永久悄然地陪在路上,悄然地伴著終身。
未完待續:
創作不易,多多擔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