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2 / 2)

“那麼範蠡的確持有莊王劍?”子常說。

“絕對沒有錯!範蠡要不是持有莊王劍,又怎麼會麵對官兵而臉不改色呢?”觀從肯定地說。

劍與鞘之間的反複摩擦給界嶺夜幕帶來不安。楚平王去世太子珍繼位。現官居令尹的子常為平民憤終於在萬人矚目中殺死了費無忌。可也四處暗中追殺範蠡,這讓範蠡感到人生的莫測與無奈。

年僅十二歲的楚昭王實際政權均掌握在令尹子常手中。一晃十多年又過去了。同政權迷戀也貪生怕死的令尹子常更是遭到吳王的窮追猛打。

已過不惑之年的範蠡來回chou插著莊王劍,也開始覺得此劍已不可能再有什麼作用了。望著那湍急的流水,回想從前所有歲月,不禁暗然傷神。便猛地站起,舉起寶劍要把它拋入高灘。計然笑嗬嗬地說:

“英雄何愁沒有用武之地?你又為什麼要辜負子西大人的一番好意呢?”

“平王死了,費無忌也被殺,原以為該是我報效國家的機會。誰知又出了個貪得無厭又膽小怕事的子常!我依子西大人吩咐持莊王劍覲見國王無數次,可國王連看都不看,說先王已下遺囑廢除了莊王劍的效用。我又還有必要留這沒用的劍幹什麼呢?”範蠡苦笑了。

“國難當頭,正是發揮莊王劍效用的時候。將軍擁有莊王劍,那衝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又哪裏要考慮它的政治秉性呢?”計然說。

“三代昏君都沒有想要圖治,我等怕永遠也不會被國家重用了。子常布滿他的親信,朝野都是王室宗親貴族掌權!有抱負、有主見的大臣卻被壓製!我一個在野的小百姓曆代君主卻視同天敵!除了四處躲藏便沒有任何的報國機會,都快抱孫子的人了,還要等到何年何月呢?”範蠡搖頭笑著說,更像是自言自語。

“聽說子常被吳軍嚇得逃往鄭國去了。一旦子西大人輔佐國王,也許就有改變的。你可從來沒有這樣消沉過。”計然安慰地說。

“今天的吳國,公子光被立為王,又有伍子胥、伯嚭、孫武等大臣輔佐,我楚國如果不大膽改革軍製和重整軍紀,又哪裏會是吳國的對手呢?接連丟掉六、潛、豫章等地,身為令尹的又哪裏認識不到問題的嚴峻?眼看連國都郢城都守不住了,他這顧命大臣竟自顧自逃奔鄭國去保全性命!看到大楚敗局,卻又有勁不能使,這樣,我的心情又怎麼能夠好得了呢?”範蠡說。

這一切計然又哪裏不清楚呢?已是吳國君主的公子光曆史上稱為吳王闔閭,他的政治特色是強硬對外。又大膽啟用對楚王深惡痛切的伍子胥和伯嚭。楚昭王權力失控使吳王興奮不已的,伍子胥也不想同楚國小打小鬧,所以一直主張先伺機瓦解楚國朝野的愛國熱情,也采取比較溫和的討伐態度。

範蠡此時的思想是極成熟的,自己又還要說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