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邊,一排顏色褪盡的楊柳,枯枝上雪花堆積如銀花盛開,道路上覆蓋著厚厚的白雪,天地間仿佛隻剩下純淨的白色。
沿岸的酒旗在寒風中舞動,小舟駛進支流,輕盈自村口石橋劃過,這正是江南村鎮冬季獨特的風景線。
舟上的人輕輕呼出一口熱氣,緊了緊防寒的大衣,期待船夫將小船停靠在岸邊的石堤上,而後提起放在舟上的木架,一氣嗬成地躍上石堤。
向船夫表示了感謝後,這位頭戴鬥笠的雜貨商背著木架,沿著堤岸的石階走上了街道,抽出掛在腰間的波浪鼓,沿路大聲喊叫:“看雜貨,購雜貨,南北雜貨集於一處· 上品佳貨平價供應,購買實用的好貨過個好年!”
此時天色開始變暗,寒風咆哮,沿路的房屋上都覆蓋著皚皚白雪,街道上空無一人,甚至無人願意光顧這名雜貨商的攤位。
雜貨商在街上逛了逛,然而街道上唯一的行人並不願搭理他,隻是加快步子從他身邊經過。此時,幾名孩童在家中聽到叫賣聲,從旁邊的屋子裏湧出來,興致勃勃地向雜貨商購買了一些糖果。原本並沒有期盼會有生意上門,但雜貨商隨意地叫賣著,如今有顧客光顧,他開心地從木架中拿出糖果,包裹在紙裏遞給眼前的幾個小孩子,甚至還特別多贈送了一些。
看著這群孩子們心滿意足地散去,雜貨商低聲自語:“今天看來是無法指望有生意上門了,還是找個地方休息片刻,溫暖身體要緊。”整理一下空蕩蕩的街道,雜貨商走向岸邊的一家酒館。
酒館中的每個角落都擠滿了享受美酒和取暖的顧客· 雜貨商推開酒館的大門走了進去,熱情的服務員迅速過來迎接,並引領雜貨商到達店內的一處空座。
雜貨商解下鬥笠,目光一掠而過店內,不動聲色地審視了店鋪中的客人,大部分皆為在店中圍爐取暖的鄉村居民與數位臨時歇腳的旅客。
此刻,雜貨商注意到窗邊麵向河岸一桌,坐著一位身著黑衣,頭戴黑色幅巾,蓄著三綹胡須的中年書生,以及另一桌戴著皮帽的旅客,這二人在這小小村鎮的酒館裏,混在一群樸實的農人們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雜貨商將木擱置於桌椅旁邊,入座後便向服務員點了一壺燙酒、下酒菜和二斤熏牛肉,服務員應聲後迅速走往後廚吩咐去。 不久,酒菜上桌,雜貨商先斟滿一杯燙酒,慢慢地品味起來。一杯烈酒下肚,原本在戶外凍了許久的身體,逐漸溫暖起來。冬日的寒冷時分,能有一杯熱酒暖身,真是人間最平淡的快樂。
唯一略顯遺憾的是下酒菜入口冰冷,顯然已提前預備好,然而看著酒館內客人歡呼暢飲,也無人過分在意。
“三叔公,您這位遠道而來的尊貴商人,是否從北方回來的途中,又聽說了哪些令人興然起敬的趣事,今日大家趁著年節臨近,在此歡聚一堂,您是否願意分享您的見聞,讓我們這些鄉村之人頓開眼界呢?”一名年輕的男子向著鄰桌一位大概五、六十多歲的老者熱情地說道。
老者身旁的三名少年也隨之齊聲附和。
這位被尊稱為三叔公的長者,長期在外經商,此刻趁著新年即將到來之際回歸故土,籌備在家鄉與至親團聚,共度美好的新年佳節。他在商界遊刃有餘,見聞自然比眼前這些常年待在鄉村的年輕人廣泛許多,同桌的這三名三叔公本家的少年自幼時起每年見到他,總央求他講述一些他經商時的奇特經曆。
三叔公微微一笑,左手捋順自己灰白長須,右手拿起酒杯品嚐了一口熱酒,然後淡定地說道:“我南北行商數載,所經曆之事,不能一一道盡,可論閱曆之豐富,定比你們走過的橋,吃過的鹽還要多,那你們說說,希望聽到什麼樣的趣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