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村,黃土高原,這裏有樸實的農民,有著獨屬黃土高原的風景,有著特色的戲曲,秦腔,陝北民歌。
上世紀90年代中,於祖國母親生日慶典時,陝北黃河邊某個小山村出生了一個小男孩,當時正當中午,天空難得有很多雲,按照家族老人的意思,小孩取名歐陽雲峰,這個叫歐陽雲峰的小男孩就是我自己。
小村有三大姓,共計21戶人家,住在半山腰,窯洞就是冬暖夏涼的家。因風沙大,山坡大,所以隻能種植高粱,土豆,小米,玉米,吃水隻能去山底的小溪去挑水。
父母樸實的農民,很多讀者可能沒見過陝北的窯洞,也想象不到陝北農村的生活,我就盡量簡單的描述,大家自行腦補。
印象中,自己到了4歲,很多事情自己能開始記住,所以就從4歲開始講起自己記憶中的所有事情。4歲的時候自己的弟弟也出生了,主人公不是他,很少出現,大家勿怪。
從記事起,自己的父親瘦弱,黝黑,基本不怎麼說話,但是把最溫暖的一麵給了家人。母親,也很少有微笑,因為生活是真的苦,我4歲時,已經能記住很多事情,父親每天早上天剛亮,就要步行3公裏山路去挑水,挑水回來奶奶要給一大家人做飯,早飯經常為玉米麵饅頭,玉米粥,要麼蒸土豆,吃完飯,一家人要出門幹農活,幹活的主力軍,爺爺,父親,叔叔,伯父,堂哥,春天主要是砍柴,犁地,除草,因為全是山坡地,要用牛拉梨,因此,家裏有6頭牛。夏天收小麥,秋天收玉米,種小麥,冬天大雪覆蓋,基本就是喂牛喂羊,挖窯洞。周而複始,一家人雖然日子艱苦,因為地的產量很低很低,隻夠勉強吃,但是其樂融融。很多人問為什麼不出去打工,因為老一輩很多不識字,而且沒手藝,打工搬水泥,磚頭都沒人要。但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生活雖然艱辛,但是也有童年和快樂。
5歲的時候,很多事情自己可以做,比如跟著大人放牛,喂雞,喂貓,喂狗,農村養的小動物多,隨著自己長大,大人農忙,送我進了學堂,那時候沒有幼兒園,沒有學前班,而且小學隻有五年,跟著從一年級開始讀,整個學堂就12個學生,一年級,二年級,一個老師代課,而且隻有語文數學,再這樣的情況下,我讀書到小學二年級。
至於條件有多艱苦,大家可以去看電視劇,黃土高天,白鹿原,隱入塵煙很多電影電視取景就在這裏。
隨著時間來到我7歲的時候,因為教育改革,學堂被撤銷,隻能翻越兩座大山去7公裏外的鎮上讀書,就這樣,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需要步行去鎮上讀書,本人在讀書的時候成績很好,絕對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寫字好,也認真。小學三年級一年的適應,我習慣了這種上學方式,每天早上4點起來,背上一個饅頭,一個玻璃罐頭瓶當水杯,走在路上邊啃饅頭,邊去學校,同村和我同齡的小孩6個,一起結伴而行,不論春夏秋冬,一起玩鬧,一起上學,以後也成了很鐵的哥們。三年級一晃而過,而且馬上到了4年級,改變我命運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