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樹上的知了猴沒日沒夜的叫著。
最初張永組織了不少人捕捉,但收效甚微,豹房高大的樹木實在太多,人工抓起來難度有點大。
自 從有個小太監爬上大樹不小心摔下來之後,張永也就有點聽之任之,加之朱厚照也沒有在意,此事就不了了之。
躺在搖椅上,不遠處的四周擺放了冰塊,通過水力驅動的風扇吹動空氣,也有絲絲涼意,比不上空調,那也好多了。
沒有去什麼高山明川避暑納涼,朱厚照今年的行為讓大臣們讚不絕口。
收獲了無數個好評!
這一套水力風扇納涼裝置,也成了京城裏麵達官貴人們家裏必須要有的。
大門大戶家中的蓄水池建的又高又大,遠遠看去,就是一個個瞭望塔。
隻是苦了那些挑水的力工,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給水塔補水。少了水那就轉動不起來,少不的要挨上鞭子板子。
為了解決這個挑水問題,那是各顯神通,方法用了無數。
用龍穀水車的,家中的水井旁邊改造一下,架上龍穀水車,幾個下人踩上1個時辰,能使用2到3個時辰。還有的讓木匠幹脆改成了用畜力帶動多個齒輪轉動,從而達到風扇轉動的目的。
家中住河邊附近的,改造一下,利用水流的速度,下麵裝一個水泵把水抽到高處。
不管效果怎麼樣,有沒有用,總之家中得要有這麼一個物件,要不和人聊天都會有點挺不起胸膛來。
想著法子拍皇帝的馬屁,朱厚照聽了張永閑聊時說起的這些事情,他也是開懷大笑。
有種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感覺。
這從側麵也反應讓人更加重視機械物力的應用。
格物之道還是有大用的。
箱子中還冒著冷氣的荔枝拿在手中,有冰涼的感覺。
這是被冰塊一直保鮮,通過飛剪船從廣東運過來的。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輕聲吟唱唐代杜牧的千古絕唱,朱厚照無聲嗤笑一聲。
自己這好像比楊貴妃有的一拚了,讓人從廣東送了新鮮荔枝來京城。
也不知道如果被那些大臣知道了,到時會怎麼編排他。
說勞民傷財是肯定的!也是最輕的。
剛剛得到的好評隻怕到時都會改成差評了。
嘿嘿!
前些日子裏柳巧過來彙報說現在的飛剪船速度越來越快,原來五比1的船身比例,他又搗鼓出來了6比1的船身比。
這樣的船更加小巧玲瓏,唯一的特點就是小而快。
因為材料的原因製約,不能造大船,用來當做海上巡邏船,斥候船那是最好不過。
當時就隨便念叨了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現在正是吃荔枝的時節,也不知道用飛剪船運荔枝過來需要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