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如此有能力之人,能使萬裏邊塞安然之人,評價李光弼是“光弼必居我位”,可見李光弼能力之強。
天寶八年(即公元749年),李光弼升任河西節度副使,被封為薊郡公。
天寶十一載(即公元752年),拜單於副使都護。
天寶十三載(即公元754年),安祿山的堂弟,朔方節度使安思順,奏請唐玄宗任命李光弼為朔方節度副使,知留後事。
安思順也十分欣賞李光弼的才幹,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也許是由於安祿山與安思順的關係,而且王忠嗣還上奏過,說安祿山將反。
當然了,安思順也曾多次提醒安祿山叛亂,不過沒什麼用就是了。
李光弼知道安思順的心思後,便稱病,辭官而去。
彈幕“郭子儀也在他手底下待過。”“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可惜他最後還是被冤殺了。”“是哥舒翰幹的吧,偽造、汙蔑,可惜了。”
“最後是在郭子儀的奏請下,才得以平反昭雪。”】
【當時任隴右節度使的哥舒翰也十分欣賞他,覺得他這樣非常可惜,於是奏請唐玄宗,將他召回了長安。
天寶十四載(即公元755年)十一月,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以討宰相楊國忠為名,在範陽起兵。
唐玄宗李隆基任用封常清、高仙芝征討安祿山,戰敗被唐玄宗斬於潼關,之後又讓哥舒翰率河西、隴右、朔方、奴刺等十二部二十萬軍隊守衛潼關。
彈幕“李隆基真的死得太晚了。”“每日一次辱罵。”“李隆基,你不懂的事情就不要插手,懂點事不行嗎?”
“潼關明明可以守住的。”“高仙芝、哥舒翰真是倒了八輩子黴,攤上這麼個皇帝。”“哥舒翰死的是真窩囊。”“那高仙芝還是被唐玄宗下令斬首的叻。”
“總是,要是沒有李隆基就完美了。”“雖然唐朝也會慢慢衰弱,但......”\"但再怎麼樣,也不會比這還差。\"“這倒是實話。”
“李光弼家世不錯,起點比別人高太多了。”“而且人家不但家世好,自己也能幹。”“怎麼不算是再造大唐。”】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李隆基當真是禍害!”
長孫皇後心疼地拍了拍李世民:“二郎別氣壞了身子。”
【同時命新任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收兵河西,在唐玄宗下詔征求良將時,郭子儀推薦李光弼堪當閫寄。
天寶十五載(即公元756年),正月,唐玄宗李隆基下詔命李光弼為雲中太守,攝禦史大夫,充任河東節度副使,知河東節度事,二月後轉授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訪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