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氏愣了愣,更覺著自個兒投奔李佳氏,是個很好的選擇。
能夠讓太子妃娘娘都心生忌憚,日後生下小阿哥,可不更是意氣風發。
況且昨個兒太子爺那架勢,一看就知道是對李佳氏上心了。她隻要好好的揣摩太子爺的心意,做出親近李佳氏的姿態來,太子爺肯定會對她越來越滿意的。
她從未想過自己越過李佳氏,也從未想過搶了李佳氏的恩寵,反倒是覺著日子這樣過下去,倒也不錯。
日後不管進來多少新人,隻要李佳氏的恩寵不衰,她也不會差到哪裏去,不是嗎?
這幾日,太子爺又去忙著處理政事了。
除了處理榮憲出嫁的事情之外,朝中一直都在討論如何解決八旗的生存問題。
旗人不得經商,入關之後,旗人社會中的上層,是那些取得世爵或世職的人。他們享有固定的豐厚的俸銀、祿米,累世過著優裕的生活。可對於絕大多數旗人來說,他們的生計惟係於披甲當差隻有通過挑補兵缺,才能得到一份固定的餉銀、餉米,以養家糊口。
更不用說隨著經濟發展,物品價格增加,八旗的軍餉水平就慢慢打了折扣。再加上旗人口的增加,軍職定額卻有限,八旗軍的生計問題就顯現出來。
朝中有說通過增加了各種差派,或者是調部分旗人回東北開荒自養,胤礽在和康熙的信件中也多次討論這個問題,可最終卻是仍未有個定奪。
這事兒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的,入關這麼多年,胤礽知道這是長期累積的問題。而且,他知道,這事兒根本輪不到他做決定。
這才剛剛拿起身側的茶盞準備喝一口茶,從禦前送來的信箋又到了。
胤礽雖說不能夠陪著康熙巡幸在外,可父子兩人卻可以通過書信來溝通。
胤礽心情複雜的放下手中的信箋。這段時間,他除了去上書房教導諸位弟弟好生讀書,還得去哄皇太後開心,又得處理朝中諸事,他渾身充滿幹勁兒,想著不能夠隨駕,那他就更得好好的把皇阿瑪交代他的事情做好了。
直到,一日偶然的巧合中,他在李佳氏那裏隨意拿起一個戲本子看了看,上麵竟然影射的是漢朝廢太子。
李佳氏沒讀過多少書,權且用來解悶兒了。可胤礽,卻是著實的敏/感。
“這什麼亂七八糟的啊,你若是想看戲本子,宮裏可有專人可以寫呢。”
雖說這是在他的毓慶宮,李佳氏看這些亂七八糟的書也真沒人敢說她什麼,可到底胤礽還是得顧忌一二的。
一邊說著,他一邊覺著自個兒似乎做錯了些什麼,在皇阿瑪離宮之後,他有些賣力不討好了。完美不是罪過,可因為他是太子,就有些引人遐想了。
是以,前幾日的書信中,他就故意提及了他杖斃宮人並讓人圍觀的事情。義憤填膺的把那些人罵了個狗血淋頭,還說什麼,真沒想到瞧著像個小綿羊,做起事情來竟然那般毒辣。
康熙瞧著這封信的時候,覺著兒子終歸還是有些不成熟。
而他這不完美不成熟的一麵,讓康熙對他愈發的滿意了。
胤礽不是沒想過若是皇阿瑪知道他的暴怒,興許會有些不喜。可瞧著手中的信箋,胤礽知道他做對了。皇阿瑪正值壯年,坐在高位之上已經多年。而自己的存在,多少會讓皇阿瑪心生忌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