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錯誤,張開地不由奇道:“那你是想做什麼?”
“本朝立國數百年,以薦舉製、養士製等方式揀擇人才,如今孫兒懷有報國之心,苦於別無門路。祖父身為國相,不知是否可以引薦一二?”
繞了這半天,敢情在這等著呢?
張開地古怪地咦了一聲:“即便我是一國之相,可你如今才十歲,遠達不到做官的標準。就算我力排眾議令你上位,到時引來姬無夜的彈劾,你恐怕仍要丟官去職,得不償失。”
這是祖孫頭一回促膝長談,張開地本不想拂了愛孫的意。
隻是確如他所說,韓王遠親姬無夜前年剛當上大將軍,統領三軍,正是排除異己,安插親信的時候。
這些年在韓王的暗中授意下分奪自己的權柄,隱有尾大不掉之勢。
張開地心知此乃韓王帝王心術作祟,企圖以武製文,目的是為了使朝政平衡,自己則於幕後居中調停,安枕無憂。
因此他非但不能出手幹預,還得放任姬無夜在朝中擴張勢力。
正思考如何解釋,張良又說話了:“祖父誤會,孫兒並非想在朝中任職,而是想進入宮中。”
一般來說,男人進宮分為兩種——
為宦和戍衛。
張良堂堂相國之孫,自然不可能想不開進宮當公公,所以隻能是後者。
隻不過……
“戍守宮廷自有他人,你身為國相之孫,何必自甘下墮,做那輕賤的職守?若此事傳出去,別人還不知道怎麼笑話咱們!”
一直以來,張良就被灌輸日後要做相國的觀念,所學書籍也是《尚書》,《禮記》等關於為臣之道的。
雖說能進宮當侍衛的也算百裏挑一,說到底就是一個看門的,比不得文官地位高,受人尊重。
例如大將軍姬無夜,若非有自創的殺手組織“夜幕”傍身,令百官忌憚,所得到的尊重則不一定有司徒,司寇這種部門負責人多。
所以在張開地的心中,還是希望自家孫子按部就班,日後接替自己的相國之位。
如果不了解曆史,張良還真就認命了。
但既然開了上帝視角,知道亡國不遠,自己作為韓國舊臣,若不未雨綢繆,一定得不到新君的重用,可不就把路走窄了嗎?
所以作為改變命運的第一步,宮廷侍衛這一職,自己一定要撈到手!
於是再度俯身下拜,語氣鏗鏘堅決:“不論是為了張家,還是江山社稷,我都有不得不這麼做的理由。還請祖父相信孫兒一次,引我入宮麵見韓王,到時孫兒自有辦法讓王上同意!”
“……好吧。”見愛孫這麼堅持,張開地最後還是準了,“明日早朝,我會尋機會……”
“擇日不如撞日,明日早朝,我隨祖父一道入宮吧!”
張良先聲奪人,自行安排好行程。
又不等對方多說,以回屋準備為由,一溜煙跑遠了。
徒留張開地立在原地,無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