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村。
在張家村的後麵有很多的山,外麵的山沒什麼危險。
日常裏張家村民都會去上麵撿著些幹柴野菜,再深入些的山裏麵,那裏就常年雲霧遮山了,有時候還能聽到裏麵老遠傳來的虎嘯猿啼。
在山腳下的張家村不大,隻是章國地界非常偏僻的一座小村子。
村裏經常會和附近的鄰村在某些日子裏趕村集,相互交換或買上自己需要的物資,如果想要的沒有或者是趕上鎮上的大節日,大家就會約好一起去鎮上。
偏這山路不好走,山上的野猴又會總是經常下山來破壞搶上過路行人的東西。
後來有個村民實在是受不了每次這樣被搶,那天手裏的扁擔就抬手揮了出去,他的行為激起了山猴的凶性。
就這樣,一群村民和山猴對戰了起來,不管是猴子還是村民,雙方都有掛彩或者嚴重的回來之後傷重又沒藥物醫治而死亡。
村民從此心裏彷徨和悲憤交加,因為官府一句管不了這些山猴就擺手了事。
村民們更是不敢再出遠門,隻能彼此交換自給自足,倒是有些時候會有倒賣的商人拉來些東西在村集會上賣。
但這一年裏也隻來過一兩次,雖然這些沒買到的物資也還不算很重要,隻是往日裏村裏的人會在農閑時一起上鎮裏找些活幹,賺些補貼。
單靠那地裏的養活,是還做不到的。
然而,這額外的收入來源也被耽擱下來了。
家家戶戶開始祈求地下祖宗保佑,老天爺以及各路神明……
而率先出手的那年輕人他不同,獨自在後山,某座山頭擺上摘來的新鮮野果和自家做的飯團子,點燃自製紅香,對著高低矮上不少的山包虔誠跪拜。
渴望能求住在山裏麵的神仙能夠保佑。
讓張家村人人都可以出門去鎮上活動,上山的村民不求野貨豐收,但求能全須全尾的回來……
~
村裏一年的指望就是那地裏能稻穀豐收,來年日子才能好過。
要是老天爺不給臉,遇上個天災大家就得勒緊褲腰帶了。如果說,提前知道個關於地裏事的話,那指定大家恨不得把莊稼連夜搬回屋裏才能安心。
然而這一年,張家村是越來越過的艱難,不止張家村,附近相鄰的村莊都招了難。
那些山猴很是記仇,自那次打鬥之後,就經常會下山跑到村裏來,也不知是不是過於靈性,性情壞的很,跑到村裏搞破壞不說還尋到田裏破壞好幾次在生長的作物。
從那以後,村裏開始求佛拜祖問候所有知道的神靈,不知是祭品不入那些神靈的心,還是世間本就沒神明。
連九泉之下的老祖宗都沒有托過一次夢,村民們心裏苦得日日憂愁。
以前還有些村裏人家孩子去鎮上讀書的,也因為這山猴的事,耽誤了前途。
能怎麼辦呢?
他們鬥過幾次,那些猴子手長腳長的打過就跑跑了又來。
他們沒法子。
又不能上山抓去,隻好商量對策每天安排人在村口守著,地裏也守著。
就這樣,也許是起到了些作用,那些山猴得手的機會少了,來的次數才沒那麼頻繁。
有村民發現求神拜佛沒用,早就放棄了祭拜,回到以前的規律。
~
拜完山的譚山收好祭品放在竹籃裏,之前的一年他心也慌,飯前祈禱睡前祈禱,得一天來一次拜這座山包。
也不知道是不是拜的多了,形成習慣變成七日祭拜一回。
村裏人問他為什麼會想到去拜山,還是一座不起眼的山包。
他記得自己好像說過因為那些山猴就住在山上,想著拜山不求山神趕走那些猴子,隻求能夠攔住它們別再下山就好。
聽過的村民不當回事,神明怎麼可能住在那樣的山包裏呢。
而且山神,這……從來就沒聽說過。
從這以後每個村民見到譚山,都會問上一句,“山子啊……你該不會是因為,你名字裏帶了個山字就去拜山神吧?”
這年輕人叫譚山,張家村裏少有的姓氏,鄰居眼神複雜的模樣譚山不知道解釋了多少次當初選擇拜山神的理由。
可是沒有人相信,自此譚山不再多說一句,招呼打了就一句“嗯,去拜山神。”
譚山心情也複雜,想著堅持拜完這一年了事。
可是他哪裏想到,這拜著拜著把自己的名字都傳出去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