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抱拳道:“多謝主公,未知兵馬何在,何時出發?”
陳宮代呂布道:“西營有三千新卒,未經戰火洗禮,此次出征,正好讓都督將其曆練一番,若都督需要時間整合,不若三日後出發。”
聞聽此言,陳珪父子心中俱是一怔,皆疑惑不解,陳宮、高順方才不是同氣連枝麼,怎的轉而陳宮便要高順以三千新卒去打劉備?劉備再無能,可屬下有關羽、張飛兩員猛將,又有士卒近萬,僅憑三千新兵高順如何攻下小沛?
在陳珪父子滿是疑惑的目光中,高順平靜答道:“如此,某便三日後出發,二十日內當破劉備。”
呂布大喜道:“善,守義真壯士也,某在此靜候都督佳音。”
高順行了一禮,就此退去。
呂布又說了一些旁的事情,便揮退眾謀臣,隻留陳宮在,喚人將高順寫的三策拿來,遞了過去,道:“公台,這便是高順所獻三策,請公台酌量一下,看看是否可以實馳。”
陳宮趕忙接過,細細看來,邊看邊點頭,似有所得,良久才道:“這三策的確是良策,光是流民這策便解決了兵源和屯田人力的問題,至於二策,雖然細節彼多,但隻要徐徐圖之,也未嚐不可,咦!隻是……”
呂布見陳宮遲疑,問道:“隻是什麼?”
陳宮想了一會,才道:“隻是要與世族豪強爭利,恐怕沒那麼容易,依高都督的意思,有兩種選擇,一是依靠並利用各地豪族,二是打擊豪族並扶持佃農民戶。”他先時看到要逐步控製各縣資源,認為是極好的,但又一想,這些資源不都在豪強手中麼,如此一來,必與豪強爭利,又接著看高順的意思,有依附利用也有打擊之意,究竟選哪條呢,高順傾向於打擊,他自己也拿捏不定。
呂布毫不猶豫道:“如何能與大族為敵,某在徐州還得依靠他們,自當選擇依靠利用。”
呂布在徐州娶了大族曹家的女兒,自然不願與大族為敵。
陳宮搖搖頭,道:“目下也隻有如此。”
呂布道:“第三策是什麼?”
陳宮再次將高順的策略看了一會,歎了口氣,才道:“策是好策,精練兵馬,汰弱留強,統一號令,自然是好的,便如陷陣營一般,盡皆精銳、號令齊整,但是讓所有將領交出私兵部曲就難了。”
呂布撇撇嘴,道:“我部下多為跟隨多年的老將,哪個屬下沒有點私兵部曲,便連他高守義那七百陷陣營也不算是私兵麼,若是全交出來,他交是不交?”
陳宮道:“幸而高順也知道這點,所以他建議自流民中募兵之後交給他來訓練。”
呂布道:“士兵交給他訓練,自是極好,隻是這麼一來我麾下新兵日後豈不隻知有高順而不知有我呂布。”
陳宮道:“不然,高都督隻負責訓練,統兵打仗時兵權仍歸主公。”
呂布假意笑道:“公台好計較,隻是委屈我麾下大將了。”
陳宮道:“高都督不是計較之人,近些日來連番獻策於主公,其赤膽忠誠,宮不及也。”
呂布想起郝蔭叛亂之事,當時呂布不知何人叛亂,隻身避入高順營,是高順領兵傾刻平息了叛亂,道:“我知高順忠義。”
陳宮也是感慨一聲,他棄曹操而投呂布,便是看中他身邊沒有謀臣,自己的一身所學可以盡皆施展,乃何呂布有時爛泥扶不上牆,耳根子又軟,對自己的言語時聽時不聽,前時郝蔭謀反,他部將曹性說自己與郝蔭同謀,其實那時陳宮是知道一點內幕的,但他沒有點破,因為他那時對呂布有點失望,事後呂布沒有追究他的責任,他也沒有解釋,一陣子被呂布冷落,後來突然有一段時間高順連番上書,盡言策略,無一不是針對呂布軍的發展,其所謀所略陳宮竟漸有知己之感,對高順已是刮目相看了,對呂布又變得積極起來。
陳宮棄曹操擇呂布,為了證明自己的眼光,便是要幫助呂布打敗曹操,但單憑他一個人真的有些力不從心,幸而他看到了高順的戰略眼光,對於前途便多了份信心,行事也更賣力起來。他讓高順以三千新兵攻打小沛,便是要看看他究竟有多少軍事才能,到底是隻會紙上談兵呢還是實打實的大將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