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州牧府氣氛瞬間緊張了起來。
盧植見此情形,趕忙嗬斥道:
“都幹什麼!孽徒,還不快快認錯。汝還是將兵權交出,安心做個將領便好,莫要在與劉伯安相爭了!”
公孫瓚氣極,再也不顧及什麼師生之情。
“盧師,吾敬重您,可如今大漢混亂,諸侯各懷心思,有能者逐鹿,庸碌者消亡。如此亂世,當是我等能戰之士進行撥亂,非劉虞這種無能者能擺平的。吾大軍精良,已半據青州,若取了冀州,再下幽州,後定並州。以四州之力,進京除賊,方有勝算。
到時候,若是陛下怪罪下來,所有罪責,我公孫瓚一人承擔!”
公孫瓚的計劃很大,想以四州之力,對抗董卓,或者對抗全天下。
此等言論,雖不是謀逆,但也算大逆不道了。
盧植氣極,指著公孫瓚怒罵道:
“孽徒,說的什麼混賬話,如此言論,其罪當斬的,還不趕緊向劉伯安認錯!”
公孫瓚聽了這話,也是氣憤異常,當即吼道:
“我有大軍近十萬,有誰敢斬我!劉虞老兒,你敢嗎?劉虞老兒,你速速整備軍事,待來年天氣轉暖,你我兩軍,一決高下!”
公孫瓚的話,雖是氣話,但已經戳開了他與幽州最後一絲窗戶紙,把所有矛盾全都擺在明麵上了。
劉虞被公孫瓚的話氣的直哆嗦,高聲嗬斥公孫瓚。
盧植更是快步走到公孫瓚麵前,指著公孫瓚鼻子罵道:
“孽徒,你這個孽徒!我怎麼會教出你這樣的東西。昔劉和從董卓犬牙手上,將我救出,又為了陛下,招兵買馬,四處剿匪,這才是仁義之主。
再看看你,身為下官,卻仗著自己兵力之強,對上官數次挑釁,你那裏有半點匡扶漢室的樣子!你··你···你簡直就是第二個董卓!”
公孫瓚被盧植指著鼻子罵了半天,火氣也蹭蹭蹭的上漲。
“我怎麼了,我曾隨車騎將軍張溫討伐叛逆邊章、韓遂,數戰皆勝。又奉命討伐反賊張舉、張純,也是連連建功。北地烏桓鮮卑,聞之吾名,誰不顫抖?
劉和隻是個二十歲出頭,乳臭未幹的小子,隻不過僥幸平定了代郡蛾賊之亂,便能為一郡之長。現在聚起幾個亂兵,就敢豪言營救陛下,還被爾等所讚揚。
試問我公孫瓚,做的那一點比劉虞、劉和差,但你們都是指責!我公孫瓚雖擁重兵,但從沒想過作亂,現在竟被盧師你罵成第二個董卓,我何其冤屈!”
其實公孫瓚,雖然擁有重兵,也極為好戰,還對劉虞不敬,但還真的沒想過自己做皇帝。
公孫瓚想的,不過是擁兵自重,等到朝廷清明了,自己能混個重要的職位罷了。
這一刻,劉和有些心疼公孫瓚了。
公孫瓚給大漢做出的貢獻,也是極為突出的。
可惜公孫瓚不會打點,也沒有自己的靠山,至今也沒有一個穩定的地盤。
雖然公孫瓚在幽、冀、青三州均有不少的郡縣,但三州名義上,都是劉虞、袁紹、臧洪的地盤。
如今的公孫瓚,空有大軍,也占據三州之地,卻沒有相應的官職,可謂處境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