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滿是欣慰的說道:
“如今亂世,天子蒙塵,各州郡為私利征伐不斷,更無一人為百姓著想。沒想到小小代郡,竟然開設國學書院,你這女婿,倒有幾分仁政之相!”
蔡邕說完,便想開門,進入學堂內部,看學生學習。
沒想聲音驚動學堂教習,學堂內,一聲暴喝傳來:
“書院乃教化聖賢之地,何人在外吵吵嚷嚷!”
說著,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衝了出來,正是書院教習劉子惠。
蔡邕一時尷尬,連忙道歉說道:
“老夫隻是急切想看學生學習之模樣,一時莽撞,還望先生莫怪。”
說罷,蔡邕一彎腰,便給劉子惠行了一禮。
劉子惠一愣,小心問道:
“汝可是蔡邕蔡伯喈?”
蔡邕一愣,連忙抬頭看向劉子惠,疑惑的問道:
“汝乃何人?老夫一時混沌,記不清了。”
劉子惠大喜說道:
“學生劉子惠,昔年在雒陽,太傅胡廣講經,吾曾有幸聆聽,那時您與太傅大人互相問答,吾受益匪淺,深感蔡公與胡公知識淵博,小人深感佩服!”
蔡邕臉色紅潤,目光圓望,回憶說道:
“吾師從太傅胡公,一生鑽研,好歹沒有辜負胡公期盼,沒有墮了師尊威名。”
劉子惠更加佩服的說道:
“蔡公大義,若非蔡公的四千卷書簡,這書院也不可能順利辦成,蔡公仁義之名,代郡早已傳遍了!”
蔡邕臉上更紅了:
“書簡本就是讓人看,讓人學的,這沒什麼。能教書育人,盡其所能,才是書簡的幸運。”
蔡邕與劉子惠,二人一來一往,相談甚歡,二人從經史子集到聖賢大道無所不談。
談論的聲音也引來了後院教習的蔡琰。
蔡琰在家中無事,便說服劉和,在書院裏開設了個小學堂,教授小孩子啟蒙。
漢朝女子也是可以學習的,不過因為百姓普遍窮困,沒有餘財供女孩子上學,能上學的女孩大都是富貴人家的孩子。
而劉和開設的書院,則是包吃住,無論百姓還是富裕之人,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但凡願意將孩子帶來的,便可入書院學習。
如今,書院的小孩子已經有兩三百人了,而求學的學子也有三四百人了。
蔡琰忽見蔡邕,喜極而泣,撲在蔡邕懷中:
“阿父,想煞昭姬了。汝在京城抑鬱,處處受難,姎(yang,漢代女子自稱)痛心不已,方才出此下策,將您誆騙而來,還望父親莫要責怪夫君。”
蔡邕輕拍蔡琰之背,疼愛的看著蔡琰說道:
“不怪不怪,汝是好心,吾怎麼會怪琰兒呢,何況吾之書簡,在書院保存完好,還能教書育人,真是書簡的一大幸遇。好了,既然知道書簡無礙,吾也就放心了,吾便可放心回長安城了!”
蔡琰、劉和均是一驚,這老頭都來代郡了,怎麼還想著回長安呢。
蔡琰急切的說道:
“阿父,長安凶險,父親您在京城又不得誌,為何還要再回去呢?”
蔡邕摸著蔡琰的腦袋,長歎一聲說道:
“吾乃大漢的左中郎將,自是要陪伴在陛下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