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村是一個位於黃土高原深處的小村莊。這裏的村民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人均幾畝薄田,當地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旱災經常導致農田歉收。
冷鋒就出生在這樣的一個村子裏。
冷鋒的父母雖然算是一個小的地主,但是在這窮鄉僻壤裏麵,所謂的地主也僅僅勉強夠溫飽而已。不過好在冷鋒的父母很注重冷鋒的教育,他們經常省吃儉用供冷鋒讀書。
冷鋒也很聰明,小學時候成績基本都是在班級前十名。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冷鋒還跳級考入了初中。就連冷鋒的老師都感慨,如果這個孩子擁有更好一些的教育資源,或許就能成為他們村子裏麵的第一個重本大學生。
可是後來,一場車禍導致了冷鋒失去了親生父親,家裏麵便從此失去了經濟來源。
父親去世的冷鋒為了貼補家用不得不早早輟學和母親一起在城裏麵打工。但如此貧窮的生活卻絲毫沒有磨滅冷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在城裏麵打工的間隙,冷鋒常常跑去城裏麵的貴族學校旁邊去偷聽教師們的講課。
不久之後,教授數學的老師發現了一個經常來偷聽自己上課的穿著髒衣服的孩子。
不過和大多數貴族學校的勢利眼老師不同的是,這位教師在放學之後問了一些冷鋒基本的數學問題。
冷鋒雖然年紀很小,但教師卻在他清晰嚴明的對答中發現了這個小孩的天賦。
於是他說服貴族學校的校長,把冷鋒接到貴族學校中讓他和那些有錢人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多年後,冷鋒以全校第一的成績從這所貴族學校畢了業。
不過遺憾的是,由於沒有過硬的關係以及家世背景。冷鋒的求職之路處處碰壁。而他想留校教學的申請也被校內人員拒絕了,因為他們看不上一個農村來的窮孩子,即使冷鋒的教學能力遠遠地超過了這所貴族學校任何一位教師。
經過很多次考試,冷鋒終於在一個郊區的小學裏麵謀求到了一份數學教師的工作。
但很快他就對這所學校大失所望。
學生們在應試教育的摧殘下對教學內容根本打不起興趣來,而升學率這是這所學校追求的唯一目標。
冷鋒試圖用貴族學校的那種“啟發式”教學來教授學生。但他因此受到很多學生家長的指責和批評。
“冷老師,我們需要的是成績而不是培養數學家!”
而且冷鋒對試卷裏麵的“標準答案”極其反感,他認為這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限製了對於自然世界客觀規律的探索。
又一次的批改試卷過程中,當冷鋒看到“標準答案”這四個字的時候,猛地皺了一下眉頭。
“班級裏的孩子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但是出題人偏偏把標準答案這鬼東西當成唯一標準”他這樣想著“即使孩子們通過努力拿到了高分,但這讓他們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冷鋒是市重點中學尖刀班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不過他的教學生涯卻麵臨著危機;自從接受了尖刀班以來,學生們的平均成績卻一直平平。如果在這學期期末之前還是如此的話,那麼他這個班主任就可能不保。
“老師,這道題標準答案就是這樣寫的。您為什麼不推薦我們這樣作答呢?”冷鋒回想起來這是在上午數學課的時候一位尖子生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