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序章(1 / 1)

宋九十年,天興二十年。

三十歲的趙幀在延和殿(皇帝批劄子的地方)裏已經來回踱步了兩個時辰,案上的劄子(奏疏)已放了三天。

此時的趙幀十分鬱悶,又敗了,與西夏的戰爭不僅敗了,還被騙了。自宋建國以來,從未有過如此敗績,簡直是奇恥大辱!

“官家,勝敗乃兵家常事,李昊那賊子定是蓄謀已久,急不得,切莫傷了身子!”內侍看不下去,上前勸道。

“朕明白,隻是有些氣急。”內侍聞言趕忙上前給趙幀順氣。

趙幀又在延和殿裏砸了些許東西,才將氣平了下來。

“茂則,傳劉公、呂公議事。”

張茂則行禮後緩緩退出。

養居殿

一身材修長,圓麵高準,鷹鉤鼻子,身著白色長袍,頭戴黑冠的中年男子斜坐在椅子上,用手托腮。

“青天子,事已辦妥。”跪著的這位正是李昊最信任的大臣,野利仁榮。

“嗯,宋那邊怎麼樣了?”

“還沒消息。”

“嗯,快了,兩邊都打不下去了,就看誰先低頭。”

“那青天子的意思是?”

“當然是我們先低頭,低個頭又不會少一塊肉,況且我們不是還有他嘛。”

“青天子說的是,宋朝皇帝除了議和,別無選擇。待到我大夏國力恢複,青天子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哈哈哈哈,好,野利仁榮,這話我愛聽!”

野利仁榮在李昊的笑聲中退下。

宋,天興二十年夏向宋求和,宋允開市互通。

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議和前。

先介紹一下背景:

自唐以後,中原大亂,軍閥混戰不斷。北部的草原上出現了一個雄主,名曰耶律平,他稱帝建國,國號契丹(契丹為镔鐵之意,寓意無堅不摧。)年號天冊。

耶律平隻用了十年,滅了周邊勢力,統一了草原。

(天冊十年,帝滅國東渤,四海臣服,諸夷潰散。同年帝崩,廟號太祖。——《遼史》)

次年,其次子耶律德即位,改年號天顯。

耶律德即位後,勵精圖治,開疆擴土,契丹國力蒸蒸日上。

契丹二十年,天顯十年,中原軍閥石開以燕雲十六州作為報酬,請耶律德出兵,助自己成霸主位。

事成,石開反悔,耶律德隻占七州。

次年,契丹二十二年,天顯十一年,耶律德班師,改國號為遼,年號大同。

三年後耶律德病逝,廟號太宗。

繼太宗之後,遼開始了內亂,直到景帝即位,曆時一年的無王之治方才結束,年號順天。

次年,景帝病逝,年僅六歲的耶律賢登基,三十歲的蕭太後聽政,年號天應。

正如年號所述,天應,向天祈禱,必有回應,在蕭太後的執政下,遼從內亂中恢複過來,大遼國力更進一步。

而此時的中原政權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郭威及其義子柴榮建立後周,國力蒸蒸日上。

顯德二年(柴榮的年號)北伐,連破數州,後發病而死,遼軍趁機反攻,最後後周隻奪回失去七州的一州。

兩年後柴榮病逝,史稱後周世宗,其手下趙顯在軍士的簇擁下即位,改國號宋(庭院中栽植的樹,寓意安定、美好)年號建隆。

中原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亂世終於告一段落。

建隆二十年趙顯病逝,廟號太祖,趙炅即位改年號太平。

太平五年,趙炅率軍北伐,將剩餘六州全部收回。

遼遣使主動修好,宋設榷場,開市互通。

宋七十五年,天興五年,位於宋西的臣屬國夏宣布獨立,其主李昊稱帝,國號夏,年號顯道。

在五年內,李昊連續向宋發起戰爭,大小十餘戰非平及勝,著名的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全殲宋軍數萬精銳。

宋被迫承認李昊皇帝稱號。

在之後的五年裏,夏非但沒收斂,還四方征伐,吞並了西部數國,對宋發起了五場戰爭,全勝。

然,能打歸能打,飯還是要吃的,宋因為西夏(因為在宋的西部,所以宋人叫西夏)屢犯邊境,停了歲賜,停市,禁止西夏白鹽入境,這樣一來西夏不僅失去了經濟實惠,境內的糧食布匹等生活日用品緊缺。(西夏卡在絲綢之路的要道上,但河西走廊上還有回紇、回鶻,並沒有完全掌握河西走廊,處處受製。)

國內怨聲四起,故西夏主動求和。

才有了開頭一幕。

而我們的故事要從和談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