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月是秦不為撿來收養的孤兒……
他不知道自己是在哪裏出生的,記憶裏最深刻的是他跟著撿了他的幹爹秦不為,吃不飽,穿不暖,饑一頓飽一頓的流落江湖……
最後來到一個大山裏的小村落裏定居下來,那一年他大約是三歲……
他也不知道他幹爹秦不為怎麼就選擇在這裏定居了下來……
是看上了村裏的翠花還是哪家的閨女想要娶回來成家立業?
還是這裏的民風淳樸,比較容易混吃混喝……
秦不為並沒有因為,在村子邊簡易的搭建了一個泥巴茅草屋而改變晴天月記憶裏他好吃懶做的習慣 ……
爺倆依舊在這個小村落裏蹭飯吃,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落魄生活……
日子久了,村裏對這爺倆的看法由好奇逐漸轉變到瞧不起……
農家的收入都是麵朝黃土背朝天,一滴滴汗水換來的成果,秦不為這樣的家夥誰家接待久了也會厭煩,偏偏他就不愛勞作!
農家和城裏富裕人家不一樣,富裕人家不在乎多一個少一個門客。
村子裏好心分給他家的幾畝地,第一年,年產出比投入多不了多少,草長的比他家種的莊稼還高……
晴天月五歲這一年,他的狀況好了那麼一點點!
他學會了砍柴換錢,學著除草,跟村裏的大人學用青草漚肥施肥,他是真心想改變,因為挨餓的滋味不好受……
他家的幾畝莊稼在晴天月的費勁經營下秧苗長勢喜人,要比正常莊稼地裏的秧苗還差不少,畢竟他是初學務農……
這完全是被饑餓逼迫到沒辦法,被迫自謀生路……
晴天月的勤勞努力贏得村民不少讚賞,這孩比他爹強!
也有人不屑一顧,尤其村裏的皮孩子們……
他們心目中有能力的孩子都會選擇去仙門報名修仙 ,那多牛!多霸氣……
學大人種地,多沒意思?多沒出息?太憨!
這是位置不同,體會到的人間冷暖各不同,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
對晴天月來說吃飽穿暖才是他現在麵臨的最大問題,若是沒吃的餓死了,拿什麼去修仙……
溫飽無憂的孩童哪會把晴天月的饑腸轆轆和苦澀心境放在心上呢!
他們想的是未來,晴天月要解決的是現在肚子還咕咕叫呢……
五歲的晴天月早就就學會了洗衣做吃的,上山砍柴,挖野菜,下地撿糞賣給村裏富裕人家,換些銅板十分艱難的維持活著……
病了沒人問寒問暖,餓了不一定有吃的……
冷熱隻能忍著……
鄉下的茅草屋那真是夏天熱的睡不著覺,冬天冷的打哆嗦……
手腳滿是凍傷的裂痕,沒有人心疼,鼻涕隻能用補丁摞補丁的衣袖蹭,擦屁股都用小木棍,草紙他買不起……
冬季是晴天月最怕遇到的季節……
每到冬季的晴天月活的真心不容易,沒凍死他算他命大……
村裏男孩多數都看他不順眼,經常譏笑他野孩子,小乞丐,麻杆崽,鼻涕孩,窮光蛋……
江湖民間底層生存就是這樣,人弱被人欺,馬弱被人騎!弱到一定的程度,誰都想踩一腳,樂嗬樂嗬!
在這偏遠的小村落裏,有些不懂事的孩子也不例外!
五歲的晴天月在村子裏不受大多孩子歡迎,時間久了他也不願跟大家玩,有些孤獨冷漠,倔強不愛說話……
這自然不是他的天生性……
晴天月隻有到大山裏無人的地方,他才會坦然迎接陽光,快樂的奔跑,展現真實的自我……
晴天月天氣好就上山砍柴找野果野菜充饑,有時野山蜂的蜂巢,馬蜂的蜂巢,土蜂的蜂巢,甚至鬆鼠的老窩都是他的目標……
還有河裏的河魚,石頭下的河蝦,水田裏的田雞,都在他食譜之內……
這小村落周圍凡是能吃的,沒被他吃過的東西怕是不多,為了活著他盡了他已知的全力……
酸味野果沒有野菜和蜂蜜,野核桃,榛子,野生板栗,野生山藥,野木耳,野菜根中和,吃多了反而更容易有饑餓感,也容易胃酸不適……
要不是這些野生食物解決了晴天月大多數饑餓,他能不能順利活到五歲真不好說!
有時他也會帶一些回去給幹爹,晴天月一直鬧不明白,同樣是蹭飯吃,為啥他幹爹從不吵吵餓呢?是大人抗餓還是大人不怕饑餓?
他真名叫什麼沒人知道,隻知道秦不為撿到他時是個晴天,清晨天上掛著彎月,秦不為就給他取名“晴天月。”
晴天月喜歡學知識,一早一晚經常偷偷的躲在村裏私塾學堂角落裏聽老夫子講經說法,教識字,兩年下來他偷學了不少的知識,尤其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