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五元錢(1 / 2)

每到逢年過節,媽媽總會帶我去爺爺奶奶家,買上兩斤肉,買上十斤雞蛋,再買上牛奶和各種各樣的保健品。

爺爺奶奶生活在農村,所以我們趕個大清早便出發。

那時的我不過五六歲,媽媽總是帶著我一個人,同父異母的哥哥在初中住校,除了非必要的時間,很少會在老家吃飯。

我總是忙著和堂哥堂姐們玩耍,他們總是喜歡欺負我,但我卻依舊纏著他們一起玩。因為在他們之後我找不到別人,沒有和我同齡的兄弟姐妹。

媽媽是擺攤的,經常會做一些炒米飯,蒸野菜,包的粽子味道也是極佳,也在校門口賣過盒飯,盒飯裏各種炒菜的味道也是不錯。

每次一到中午的飯點,大娘和小嬸子總是讓媽媽去做飯,“二弟妹做的飯好吃,讓二弟妹去做飯吧。”

“對二嫂做飯好吃,讓二嫂去做。”

別人家一家子總是聚集來老家過節,隻有我們家是媽媽帶著我一個人,所以每次做飯的重擔總是落在媽媽的身上。

小時候的我還真的憨憨以為是媽媽做飯好吃,大娘和小嬸子才會讓媽媽去做飯,我更是得意洋洋的炫耀著媽媽做飯特別的好吃。

等到中午飯點的時候,一道一道的飯搬上桌,雞鴨魚肉樣樣不少,三四個條形的桌子聚在一起,一定要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那才叫熱鬧。

小時候的我不懂得怎麼搬凳子,總想著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怎麼會少那麼一個凳子呢?即使少一個凳子,也會像姥姥家那樣,男人站在後麵端著碗夾著菜,總之肯定是一家人圍在桌子上,沒有人會單獨被分出去的。

我看到餐桌前的凳子,搬起來一個,堂哥對著我說,“這是我給我媽媽搬的。”

我又搬起旁邊的凳子,堂姐對著我說,“這是我給我爸爸搬的。”

我搬起旁邊別的凳子,他們又對我說,“這是他們自己要坐的凳子。”

我沒有和他們去爭搶,隻是在那裏靜靜的等著,所有人把桌子圍成一個長方形,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凳子,沒有屬於自己的凳子的也會坐在酒箱上,也會找一個差不多的東西坐下,有的站在桌子後麵夾菜顯得好不熱鬧。

直到媽媽做完飯走出來,奶奶卻對著媽媽說道,“你去廚房吃飯,這外麵都坐滿。”

媽媽不能像別的親人一樣站在桌子後麵夾菜,隻能盛出來一點菜坐在廚房吃,並不是沒凳子而是沒有她的地方。我的媽媽坐在廚房吃飯,我自然也不會在桌子上吃飯,和媽媽一起去廚房,奶奶並沒有挽留下我,我也並沒有留下的意思。

看著外麵滿漢全席一般的飯菜,再看看媽媽和我的碗裏隻有一個菜,我心中很不是滋味更多的是心疼媽媽。我不明白為什麼忙最多的人,卻是吃最少的飯。如果在社會上是商業價值,那在家裏呢,看人下菜碟嗎,還是欺負孤兒寡母?

記得有一次我看著爸爸端著一個菜在門口吃飯,那一天是個普通的日子,隻是那一天爸爸和媽媽吵架,他們兩個並未在一張飯桌上吃飯,我的那種心疼感就油然而生。那爺爺奶奶呢?大爺,小叔,姑姑,他們是爺爺奶奶的兒子女兒,堂姐堂哥是爺爺奶奶的孫子孫女,可是我也是爺爺奶奶的孫女,我比別人少什麼呢?

如果非要說,難道是因為媽媽是二婚嫁入這個家?還是我的爸爸在外地打工不在身邊。

有的時候真心感覺我的奶奶是個笑麵虎,我的那些大娘嬸子,堂哥堂姐們把奶奶的笑麵虎本事精進不少,那可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

每一次爸爸從外地回來的時候,他們遠遠的看到我爸爸的車,就會連蹦帶跳的迎上去,那臉上的笑臉好像比自家娶媳婦還高興,好像天上撒鈔票一般。

不錯,我爸爸在這個家那就是行走的鈔票機,我爸爸在當時一個月工資將近一萬,已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所以每個人都期待著爸爸的回來,那不就是鈔票自己送上門嗎?

他們這麼期待著爸爸的鈔票,卻沒有一個人真正的去善待我和媽媽,他們總是嘴上一套背後一套,每個人都是隻說不做。

他們甚至挑撥媽媽和哥哥的關係,說哥哥是沒媽的孩子身世可憐。後來哥哥和媽媽的關係日漸冷淡,甚至到反目成仇的地步,他們又在這裏假惺惺,勸導著哥哥和媽媽能夠和睦相處。有的時候真的挺佩服這一家人的本事,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閑的蛋疼吧,沒事兒總要找點事,找事再去當好人說和一二,自己成了好人,也讓這一段日子變得豐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