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繼位第八年,即貞觀八年,老百姓終於從隋末的戰亂中休養生息過來,然而不巧的是,這一年天下大旱,飛蝗遍地,朝廷早已下旨前往名山大川祈雨求福,仍滴雨未下。
最後的時刻,唐太宗把目光投向了千裏之外的武當山。
太宗派均州太守姚簡前往武當山求雨,世人都不知道姚簡究竟舉行了什麼樣的祭天儀式,隻知道大雨隨後傾盆而下。
姚簡祈雨成功後,太宗龍顏大悅賞賜姚簡,世人皆認為是玄武顯靈降下大雨,卻少有人知道這次真正降下大雨的並非玄武,而是那個被大禹鎮壓在冀州黑龍潭下的上古雨師——計蒙。
貞觀八年,天下大旱,朝野上下想盡了各種辦法祈雨都沒有一點成效,太宗李世民別無他法隻好召見太史局承務郎李淳風。
八月天有異象,南方上空一顆彗星劃破天際,長六丈,經過百餘日才消失,彗星出現是不吉的征兆。
太宗摒退眾人,隻留下李淳風。李淳風告訴太宗,這是因為玄武門之變後,上天不滿於太宗以兵戈取得皇位,於是天下大旱,予以示警。為了向玄武神請罪,太宗密令均州太守姚簡前往武當山祭拜玄武神代皇帝告罪,但為了掩人耳目卻下了一道公開的旨意,隻說讓姚簡前去求雨。
姚簡帶著這個秘密的任務前去武當,他找到了當時在武當修行的高道——孫思邈。
孫思邈曾在長安覲見李世民,李世民對他頗為推崇。
姚簡說明來意,孫思邈接下了這個任務。姚簡一邊搭建求雨的祭壇,一邊準備祭祀玄武神需要的祭品。
皇帝對這次祭祀非常看重,孫思邈接到任務後就開始閉關焚香靜心,以示對神明的敬意。
祭壇建在武當山靈應峰下,姚簡下令嚴守靈應峰周圍,不許閑雜人等靠近。參加祭祀的道士們也是姚簡親自選拔,為保萬無一失姚簡自己也齋戒數日,以表誠心。
祭祀當日,依舊是豔陽高照,沒有一點要下雨的樣子。
孫思邈身著五彩金線縫製的法衣,頭戴蓮花冠亦步亦趨走上祭台,他恭敬地點燃三柱清香,又點燃告表,手持笏板,腳踏禹步,嘴裏念念有詞:“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勾陳;坐管潛力虛空內,立照十方世界中,弟子今日焚香告,雲端直上顯真身;騎火龍長千丈,點檢靈邪百萬嶽;前有皂旗遮日月,雷壓百刃見天明;張口狼牙滔鐵柱,俑身左右殺奸魂;先使黃風吹惡鬼,後將雷霆震天廷;震動山林海妖氣,炮打山林不散雲。”
姚簡一直緊緊地盯著祭台上的一舉一動,他雖然不知道祭祀的具體內容,卻也知道孫思邈這是在請玄武神。
祭台上的青煙直上雲霄,不一會兒靈應峰上風雲變幻,雲層遮住太陽,四周狂風大作,熄滅了祭台上點著的蠟燭。
孫思邈的停下了禹步,他在剛剛念完恭請玄武神的咒語,燭火就熄滅了,就連燃燒到一半的告表也熄滅了,還剩下沒燒完的黃紙被風卷上半空,又吹散到四處,就連檢查了多次的祭台也在風中搖擺。
這是玄武神發怒了嗎?
孫思邈不敢再繼續,快步走下祭台。
姚簡見此場麵,也不得不讓祭祀作罷,並下令今日參與祭祀的所有人都不許走漏風聲,違令者斬。
祭祀草草收場,武當的道人們人心惶惶,要是完不成皇帝下達的任務,他們還不知道是何罪狀。
道觀丹房內,姚簡和孫思邈相對而坐。
姚簡長歎了一口氣,問道:“真人以為剛剛狂風大作是何意呀?”
孫思邈皺著眉頭:“或許,玄武神並未原諒陛下,所以不允我們的請求。”
姚簡哭喪著臉:“這可如何是好?若還是不降雨,陛下龍顏大怒,你我和武當的道士們該如何自處?”
孫思邈搖了搖頭,“陛下乃聖明君主,必定不會因為此事要了我們的性命。”
姚簡急的站起來,四處踱步,“話是這麼說,可是這雨終究是要求來的呀,不然旱災加上蝗災,這天下的百姓可怎麼活呀。”
孫思邈思索道:“陛下之前是否已經向各地神明求雨?”
姚簡不可思議地看著孫思邈:“真人果真是世外高人,武當修行幾年已經如此不知世事了嗎?陛下已經求遍名山大川都沒有下雨,這才召見太史局承務郎李淳風,得知玄武神發怒所以才滴雨未下,這才到武當求雨,不然為什麼現在才來武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