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的大臣見趙構在金鑾殿上大發雷霆之怒,一個個都嚇的汗流浹背,渾身哆嗦,爬在地上不住的磕頭連連的道:“皇上息怒,臣等無能,臣等罪該萬死。”還有幾個膽小的居然把尿都嚇出來了,渾身無力的軟倒在金鑾大殿上,一股騷臭氣立時就飄在大殿的上空,趙構一見更是大怒的罵道:“簡直是無用的東西,要你等何用,來人把他們拉出去斬首,省得在這裏礙眼。”
殿外的侍衛聞聽從外邊走進來幾個氣勢洶洶的侍衛來,像拖死狗一樣的把那幾個大臣拖出了金鑾大殿。
這時的趙構也平息了那滔天的怒火,厭惡的看了一眼大殿下跪著的文臣,平緩的道:“都起來吧。”
底下的群臣聞聽連忙的高呼道:“罪臣謝皇上恩典。”然後各大臣都顫巍巍的起來,偷偷的用衣袖把額頭的冷汗搽了下去。
趙構疲憊的道:“田國方,朕命你和金國的使者進行談判,不過這次的條件無論如何我方都不能割地賠款,地線隻能夠答應他們,我軍即日起停止攻擊,我軍退出黃河以北地區,其他的絕對不會答應,他們要是不答應,那麼你告訴他們朕要和他們來個魚死網破,到時朕也不會在顧及什麼不肖和罵名了,好了,閆卿留下,其他人退朝吧。”朝臣聞聽以後連忙的跪安。出的大殿這些自命不凡的大臣們無不長長的出了口氣,看來這次把他們下的不輕呀,看來現在的大臣們都是些貪生怕死之徒呀。
確實在經過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軍攻占北宋都城開封(今屬河南);次年二月,廢宋徽、欽二帝,北宋滅亡,同年五月,原任河北兵馬大元帥的皇族康王趙構,在金軍退走之後,於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仍沿用大宋國號,史稱南宋,年號建炎,是為宋高宗,南宋新立,當務之急是選賢任能,革新軍政,製定積極進取的戰略計劃;然而,宋高宗在昏庸無能的大臣的縱恿下,任用佞人,排斥賢相李綱,改積極抗戰方針為消極防禦,結果導致李綱建國十策難以完全落實,宗澤經營的開封基地前功盡棄,中原抗金義軍的活動遭受打擊。隨後,宋廷采用棄淮守江的戰略,放棄兩淮,南逃臨安。結果造成臨安衛軍政變,金軍亦乘機南下,宋高宗航海走避,南宋險些亡國。金軍窮追宋高宗不獲,由江南北撤,被南宋韓世忠部攔截在黃天蕩,北撤金軍險遭滅頂之災。此後,金軍不敢輕易渡江,南宋朝廷得以立足江南。
南宋在江南的統治穩固之後,實施了幾項戰略舉措是較為成功的;一是加強川陝防禦,阻擋金軍入川之舉;二是建立以長江中遊地區為重點連結淮東的江淮防禦體係,以阻止金軍進攻;三是實施以荊襄為基地,聯絡河朔,乘隙而進,直搗中原的戰略方針。同時,南宋還重視發展軍事技術,改革軍事製度,加強軍隊建設,從而使國防力量有所增強,從屢戰屢敗到勝多敗少,戰略形勢逐漸向有利於南宋方麵轉化,曾一度出現北進的較好形勢,但南宋被大部分的貪生怕死的文臣主掌朝政,他們積極的主張妥協求和,偏安自保為基本方針,貫徹以文製武的軍事指揮原則,極大地抑製了領兵將帥才能的發揮,妨礙了軍事的發展。尤其在紹興十一年(公元1134年)采取的解除三大將兵權、縮編軍隊等錯誤措施,無疑是自毀長城,結果,南宋在偏安中逐步走向衰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