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於是拂衣曰:“我當去矣。”
“君休走!”子衡挽之。
未果。
“失先生之助,該當如何?兗徐既平,又向何方?外有國賊,內無定治,悲兮!”
“君不必歎之如是。其與你我皆一蠃耳,天下之蠃,萬不足以計之,何必獨依此一人?”
子衡尋其聲,乃虞仲翔也。
“仲翔先生有高見否?”
“會稽郡中有一人,名曰闞德潤。闞生矯傑,蓋蜀之揚雄。闞子儒術德行,亦今之仲舒也。”
“竟有此等人才?此人……現有官職乎?”
“曾舉孝廉而出仕,今任郴縣令。”
“如此微末之職也!若真如揚子雲,朝廷豈不沒才矣哉!吾豈不未察之哉!”
“此言有不及而無過之也。德潤仍在任上,若書信要之,亦需數日方歸。”
“快取紙筆來!吾當親研烏墨請先生!”
紙筆皆備,頃刻書信既成。
“此鴿最速,日行三千裏而不息。郴縣距此千五百裏,一日可返也。”子衡擇一白鴿飛之。
“如是則可以靜候佳音。”
“仲翔先生有理政之法乎?”
“雖吾才不及德潤,然亦非等閑之輩。正有一計,請先生靜聽。”
“請君道來。”
此時一小卒走入府中,曰:“要事相告!”
虞仲翔方欲開口,子衡方欲聆聽,聽得此聲,皆朝卒而立,問曰:“何事?”
“有一……人,於門外,求見,自稱……彭城,嚴畯……”
“爾暫退下,我自出迎之。”
“諾。”
子衡方到門外,便見一長髯高冠男子拱手而立。
“先生不必如此,快快請起。吾已通君姓名籍貫,君之學識未現,何不令鄙人曉之?君幼時曾讀何書?快誦之。”
“謝先生。吾幼時嚐讀《孝經》,可以一誦,曰:‘仲尼居,曾子侍。’”
文章之後,太過冗長,故不予示之。此孝經第一章《開宗明義》也。
子衡聽畢,曰:“善。先生有宏圖乎?”
“有也。”
“吾靜聽。”
“吾願以天下為己任,救蒼生於水火。漢室將傾,諸侯盡出,盜賊猖獗,戰火不熄,生民流徙。天下大亂之中,吾能保一方百姓安寧,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縱畢吾之所學,盡吾之命,足矣,足矣哉!”
子衡笑曰:“此亦吾之所望也!先生有法乎?”
“依當前形勢,尚不應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揚州之北有曹操,西有劉璋劉表,有張魯與袁氏等各據一方。內亦有患也。官員之間,貪腐之風盛行,上欲金帛寶玉,下則取民脂膏。如是誰人堪服?依鄙人愚見,君當修法以止之,並以體察民生,任用賢能。君嚐聞齊王千金市馬乎?”
“吾曉汝意矣。先生真賢人也!”於是挹其之手,入府門來。
翌曉,信鴿已回。子衡忙察其胻,果然有信。展而讀之,而後拊掌大笑曰:“仲翔!德潤先生回信至矣!吾揚州又得賢士哉!真天助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