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111(1 / 1)

宋朝時尚女子的典範,書香世家出身的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就有提到“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羅裳”輕薄柔軟,影影綽綽,李清照這個多愁多思的美女輕輕解開羅裳,獨自登上蘭舟,這得是一個多麼清麗、孤獨的身影,詞中“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意境一下子就表達了出來,這應該是唐朝的錦衣、華服襯托不出來的氣氛。與服飾相配套審美的是臉部的妝容,比起唐朝女子的濃妝,宋朝的女子更喜歡“淡抹”,流行的妝容有薄妝、紅妝、素妝等等

流行於唐朝的“遠山黛”在宋朝依然流行,柔細的眉形高雅、素潔,額頭或有宮中傳出來的額黃妝,或者眉間點綴這梅花花鈿,配上施了輕薄淡粉的妝容,梳著時下最流行的高發髻“朝天髻”,清雅、獨立的宋朝女子便讓人心生搖曳了。

宋朝為了增加國庫的收入,是鼓勵喝酒的,這一“政策”也惠及了宅中的閨秀、少婦,李清照便是其中之一。換作別家女郎喝了酒可能就酣睡了,李清照卻由酒助興,寫出了一首首包含情思、哀思的詩詞。

聲聲慢·尋尋覓覓》中,她“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患得患失熬秋思,又怎是一個“愁”字能夠了結的;《如夢令》中,她“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喝酒喝到不知歸路,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還作詞記錄的女子也不多吧?!另一首《如夢令》中,“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酒還未醒,卻還惦記著雨疏風驟中的海棠,發出了“應是綠肥紅瘦”的感慨。清照美女真的是宅家文藝女青年的代表了,人家下場雨、喝個酒都是詞,所以宅在家的美女們不妨提筆感慨一番!

宋朝人自上而下地崇“文”,所以很多費錢、雅致範著點精致淘氣的事情做了不少,比如備受貴族追捧的“香道”。其實除了貴族愛製香、合香、熏香外,香道在宋朝已經很普及了,老百姓們已經習慣食用“香藥”,像是汴京街頭的“香藥木瓜”、“香藥餅子”等等。

宋朝史料中記載的香料達百種之多,我們熟悉的就是影視劇中常出現的麝香、龍涎香、丁香、沉香等等。宋朝人將這些香料調合在一起製成小丸藥一樣的顆粒,每次焚上一類,滿室飄香,神清氣爽。

相比於技術繁複的合香,宋朝的女子更喜歡製作“花露”、“香水”,讀過《紅樓夢》的小夥伴們一定還記得賈寶玉和姐妹們相約做胭脂、香露的場景。試想一個美女,消瘦、清冷,在你身邊走過,顧盼生輝,香氣漣漣,那該是一個多美的場景啊。

除了“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縱酒作詞,聞香識女人外,宋朝的女子宅家圖鑒中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像是吟詩撫琴、刺繡女紅、穿針走線等等。

臥室和書房的三件標配,他們早就擁有了!立式雙開門書櫃,儲物裝飾兩不誤,多層實木花架,盆栽綠植均可,再用飾品點綴一番,不僅好看還賊實用。

仙鶴,香爐,研藥袞,這些小小的擺件,都能成為點綴空間的一部分。

就算是插花也有小巧思,一個藤編罐,一枝時令花,點綴空間,還能隨用隨換。

其實,在宋朝獨特的人文環境下,宋代女子社會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她們的生活圈子並不僅僅包括閨閣生活,她們還會打馬球、逛廟會,擁有各種社會文化活動。其中一些家庭地位高的府邸,還會有參與朝政的機會,她們的生活遠比我們印象中精彩。

一、宋朝女性為何在曆代封建王朝中社會地位最高

1、宋朝重視教育製度,尤其對女性的教育,是宋代文明的一個亮點

“得渤海胡旦以下七十四人,乙酉,得諸科七十人,竝賜及第,始賜宴於迎春苑,授官如二年之製。”

眾所周知,宋朝在宋太祖趙匡胤的“重文輕武”影響下,非常注重文人的選拔。相比於唐代,宋代科舉取士的人數遠遠大於唐朝,廣大平民百姓想要仕途順遂,參與科舉考試就是個很好的途徑。同時由於北宋期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讓書籍印刷更為經濟快捷,有利於文化教育的普及,由此形成了當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

“女子亦當有教,自《孝經》之外,如《論語》,止取其麵前明白者教之。”—朱熹《朱子語類》

宋代重視文人的特點,同時也普及了對女子的教育文化水平,宋代大儒朱熹就是一位主張女子讀書的典範。從他的觀點來看,身為女子同樣需要從小接受文化教育,既要有德,更要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