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佑元年二月十二日,清晨,大霧。
渭河平原土地肥沃,河流縱橫。
隻見霧中河流輪廓模糊,遠處的山巒在霧氣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水墨丹青。濕潤的空氣中彌漫著寒意,微風拂過,帶來一絲潮濕的氣息,令人感到壓抑而不安。
鳳翔府是周和秦朝的發源地,所謂“鳳鳴岐山,翔於雍”,因此謂之鳳翔。這一地區水草肥美,是唐代重要的養馬場所。此外,西邊直通回鶻,李茂貞曾派使者打通了西域的貿易,盡得西域名馬。
穿黑色魚鱗甲的將領率軍從奉天城出發的時候,大霧正飄浮彌漫在整個渭河平原。
隻見他手持馬鞭走在河邊,輕輕捧起一捧水,水寒氣逼人,實在飲不得馬。他將水潑在泥土上,隨後翻身上馬,對著隨行的副官道
“通知各營,停止飲馬,為防寒霧逼人,火速行軍,到了臨高驛再打井水喂馬。”
此人正是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雖然年近五十,一雙眼睛卻銳利如鷹,著一身黑色戰甲,陰鷙之氣盡顯。
現在,他正準備率大軍占了那殘破的長安城,也坐坐那龍椅,好滿足自己稱王稱霸的野心。
臨皋驛位於長安西十裏,為京師西行第一驛,驛道為方便快馬疾馳,修整得平坦開闊,兩側高樹林立,鬱鬱蔥蔥。
當年李茂貞曾陳兵於臨皋驛,逼殺朝廷宰相。
李裕很苦惱。
平原地區,地勢開闊,如果主動出擊,正麵迎戰他這點人馬鐵定被李茂貞的騎兵衝的七零八落,一觸即潰。
要是據守長安,一旦城門失陷,那岐兵必然大殺四方,他暫時不想冒這個風險。
等到議事到半夜的時候,氣溫忽然驟降,走出偏殿,隻見遠處一片朦朧,近處朦朧一片,原來起了霧。
“王尚書,崔卿。好大霧!”李裕不禁感歎,當即轉身回了偏殿。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來到了後半夜。
議事廳中,燭光搖曳,映照在眾人的臉上,顯得格外陰森。
李裕神色凝重,額頭微微見汗,他與身旁的崔浩王讚密切商議著對策,眉頭緊鎖。
宮廷宰相們神色各異,目光中滿是焦慮和憂慮,仿佛能夠感受到即將到來的風暴。
......
當李茂貞率軍徐徐前行的時候。
一千名神策軍和五百神機營已經在大霧的遮掩下,在臨皋驛等待了數個時辰了。
各軍藏身驛站林霧中,手握兵器,目光警惕地注視著前方。他們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氣中形成白色的霧氣,仿佛一片片鬼魅般的幻影。
忽然不遠處傳來馬匹踢踏蹄子的聲音,陣陣沉悶的聲響。
來了!
馬上進入臨高驛,跨的汗血寶馬忽然躁動不安,低低打著響鼻後退,李茂貞趕緊拉緊韁繩,俯身安慰他的坐騎。
愛馬忽然出現異常的狀態,不由得讓李茂貞擔心前麵是否有什麼危機。
但是長安城已經近在咫尺之間,還是盡快讓騎兵部隊飲了馬,去接管了那無主的長安吧。
當年黃巢一介書生,尚且能自稱大齊皇帝,自己官居節度使,為何不能含元殿當回正兒八經的皇帝。
想到此,抽了一馬鞭,腳下一蹬,胯下之馬立時策蹄疾馳起來。
大軍神速,竟直直地衝散了眼前的霧水,臨高驛的亭子已經出現在眼前。
忽然有人嗚咽一聲,跟著馬匹重重摔在地上,進而不斷有箭鳴聲,頭頂宿鳥驚恐地高飛,嘶鳴著在低空盤旋。
兩旁的樹林,一束束的箭從林中射出,整齊劃一射向鳳翔軍,在霧中仿佛索命鐵鎖,神出鬼沒。
伏兵!
這是李茂貞能想到的第一個詞。
但李茂貞還沒來得及下達命令,隻聽兩側傳來鋪天蓋地的喊殺聲,為首的更是大喊
“李茂貞中了梁王朱溫的埋伏,殺!”
真如同驚雷一般。
千餘人一起發聲呐喊,震得這地麵都塵土飛揚。
自從去年被朱溫圍困鳳翔,岐兵已經領教過了朱溫的厲害,這次之所以來京,也是專等著朱溫撤軍後才過來,避其鋒芒。
聽到是朱溫的兵馬做埋伏,鳳翔騎兵登時間軍心大亂,前軍踩後軍,踩死踩傷者無數。
這七千騎兵是精銳,絕對不能折損在這裏,李茂貞急忙高呼
“全軍有序撤退,後軍做前軍,前軍墊後!”來不得多想,李茂貞做出了眼下最合理的決策。敵情不明,敵軍數量不知多少,而且岐兵本就畏懼梁兵,又中了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