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老臣尚有一計(1 / 2)

次日,皇宮。

大朝會結束,政事堂議政兩個時辰,聖上滿眼疲憊,也沒了享用午膳的胃口。

張甲臣見狀,趕忙勸解道:“陛下,您多少吃些東西,哪怕喝盅湯也成,保重龍體要緊。”

“保重?有那些老家夥在,要朕如何能夠保重?”

回想起方才在政事堂種種,聖上氣急反笑,冷哼道:“那些個老東西,隻知道一味阻攔朕擴招天下兵馬”,說什麼‘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簡直是荒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說的是:使人民定居下來,不遷到別的地方,鞏固天下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隻靠兵力。

此乃聖人之言,張甲臣不好評價,卻也知曉聖上覺得荒唐,那即便是聖人之言,這話它就是說的荒唐。

“老奴不懂什麼大道理,隻知道鎮守邊境要靠兵馬,很多的兵馬,強大的兵馬,如此才能震懾別國不敢犯境。”

“連你都都懂的道理,那些老東西居然敢說朕是在窮兵黷武,真是反了天了,朕就該罷了他們的官,讓他們回鄉下種地去。”

聖上越說越氣,一連說了好些不符合身份的話語。

張甲臣靜靜聽著。

他是聖上身邊的老人,早在潛邸時就清楚聖上的性子。

從一位閑王,逐步踏上登天階,直至榮登大寶,期間所用過的手段絕對算不上溫和。

現如今,卻被幾個老家夥逼迫到隻能在私下發泄,可想而知,政事堂那般老頑固有多招人恨。

可是,話又說了回來,高祖皇帝設立政事堂的初衷,就是為了防止後世繼位子孫會出現昏庸無能之輩,做出一些有損江山百姓的蠢事。

真到了那時,還能有人能夠製衡一二。

算是一道保障,以此來維護大周江山千秋萬代。

在張甲臣看來,政事堂權利再大,那也大不過天子,隻不過聖上想要擴兵之舉,其意不明而喻。

眼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弄些大事出來......

別說是政事堂的那些相爺不答應,就連他這個聖上身邊的老人,也覺得有些不適合。

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大動幹戈,何必呢?

這些話,張甲臣不敢說出口,隻在心底暗自感慨。

聖上久不聞回應,當即一拍龍案,喝聲道:“啞巴了?說話。”

說什麼?

什麼話能說?

張甲臣暗暗叫苦,心思急轉,正欲開口。

殿外忽稟:“杜相爺在外求見。”

聖上臉色稍緩,揮手道:“傳。”

杜沛良慢步上前,見了禮,不等詢問,主動開口道:“啟奏聖上,老臣為海運司一事而來,特向聖上獻策。”

開海運之事本就是他的主意,此刻又說獻策,倒也在情理當中。

聖上眸光微微閃動,詢問道:“愛卿有何良策要獻給朕?”

杜沛良回答道:“老臣獻策,以戰船代替海船,在江南東道設立泉州海運衙門。”

泉州乃是四大港口之一,早年間,常有水盜出沒攔截海船搶掠貨物,直至在某次搶掠時擄走了某位國公家眷,於是一本奏折直達天庭。

奏折上表泉州水賊猖獗,為禍一方百姓,使其生活苦不堪言,請求先帝下旨剿匪,以正大周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