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儒家文化下的巨富(2 / 2)

海蘭珠還真沒秦孝明這見識,記憶中這裏是煤海吧?

轉瞬一想也正常,未開發的原始森林,地處氣候適宜地帶,是應該有無邊無際的山果。

秦孝明看他不開口,親昵著用肩膀碰一碰,“夫君在想什麼?”

“罐頭、藥材基地!山裏是不是有很多野猴子?”

“打獵又不會招惹猴子,它們都是一群一群的,聽到猴子叫聲我們就繞走了。什麼是罐頭?”

“沒什麼,看來這方圓五百裏,以後得好好經營,不能搞破壞。”

朱鼎順邊說邊回到窯洞,簡易的門窗,簡易的緞布窗,這間是個作戰會議室,從桌邊拿起一封書信遞給後麵跟進來的秦孝明,

“你看看這個,有什麼想法。”

流賊準備進攻平陽府,整個山西,除了晉中,隻有平陽府能養活他們。

但平陽府富裕不在官府、不在士紳,僅僅在一戶人家。

這戶人家麵前,八大蝗商就是小螞蚱。

可以說,沒有這戶人家,就沒有宣大的邊貿。

亢家,遠超江南布商、鹽商、海商,但很多人不知道亢家有多富,官員和商場的人也很少提及。

因為亢家是典型的儒商,對本家、本縣、本地人非常好,做生意非常規矩,從運河到太原府,絕不前進一步,絕不搶合作者的生意空間。

亢家是做鹽和糧,但他家串聯業務的方式非常獨特,是通過當鋪來走商,導致外人以為平陽府有很多商號。

隻有商場的大戶,才知道他們交易的對象是亢家。

生意場的事,量大就變質了,亢家已經有實力控製晉陝兩省的鹽價和糧價,低價買進、高價售出。

隻不過亢家始終低調,也不與官場大佬綁定,一個恐怖的、暗處的商場巨擘。

亢家對本地人來說是個慈善家,家主像皇帝一樣,所有旁係子侄從小由家主教育長大,長大後都有分號,絕對忠誠下的商業帝國。

秦孝明翻到最後,看著李信查探到的實力,眼珠子都凸出來了。

現銀一千二百萬兩,十幾處糧倉各類糧食七十萬石,擁有土地百萬畝,護院和夥計七千多人,暗中精銳三千,刀口舔血的江湖人幾百。

眾人還不知道的是,這家人經曆了明朝、李自成的大順、清朝,幾經戰亂,完好無損。

到民國也沒有消失,隻不過四分五裂變成了很多人家,清末中原兩大超級巨富,南安北康,康就是改名換姓的亢氏。

到清末隻說白銀,七千萬兩現銀,不是富可敵國,是富已超國。

但他家四百年來,自始至終都沒有其餘晉商名氣大。

這就是儒家文化下的職業商人,財不外露是第一原則。

“夫…夫君,這是戶良紳?”

“良紳?這就是孝明的看法?不過若隻說臨汾縣,還的確是。亢家在平陽府臨汾縣很規矩,自己出資建橋修路、修水利,資助貧戶,給家裏套了一層民心鎧甲。

他家是做當鋪的,知道什麼叫當鋪嗎?欺壓良善、蝕骨吸血,一個能讓邊商和鹽商都尊敬的人家,靠一個良紳可以做到嗎?山西南部任何商號都活不下來,都被吃掉或擠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