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
朱鼎順擺擺手,懶散答道,“嶽父大人,小婿這裏苦情路線不通,您換個思路。”
張維賢瞬間鼻息呼呼,既尷尬又羞愧更惱怒,臉色陰晴不定,緩緩閉目調息。
朱鼎順想嘲笑他,還是忍住了,輕咳一聲開噴。
“嶽父大人,您瓶瓶罐罐太多,英國公做久了,和誰都是一夥,和誰也不是一夥。
外莊庇護東林,別人可能震撼於英國公的權謀,小婿卻知道您那是隨手為之的小遊戲。
換句話說,張家已經習慣了站在高處。
您見麵就說我造反,說明您很清楚,造反本身沒有對錯,勝利者不叫造反。成祖也造反、英宗也造反,他們還是皇帝。
小婿給您換個思路,傳承權的血腥爭鬥,當事人開始,但並不以當事人結束,更像是人性的報應。
被欲望控製的人忘記一件事,傳承始終是向下為之,父傳子,子傳孫,每家每戶集合起來,文明才經久不息,這是傳承的本質。
世人最大的問題是總想一家一戶子孫萬代,人生不過百年,想那麼多有什麼用,百年之後有人上香供奉,千年之後誰不是一撮泥巴。
那些被欲望控製的神經病不說也罷。拋開外族而言,曆史一年一年、一件一件看,總有好人壞人,總有對錯。但一個朝代一個朝代看,大夥都一樣,沒有誰比誰更好。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就那麼幾個人,無非是大部分人被少部分人欺負了,他們養活了大部分人。
朱三寨比他們差不到哪裏去,他們是養活了很多人,但也殺了更多人,朱三寨還不屑為之。
其實解決權力分配問題,有個簡單直接的辦法,那就是開疆拓土、擄奪財富,把流血引向外族。
這就是戰爭的本質,勝利者才有資格談對錯。這個辦法永遠有效,除非有妖魔鬼怪等非人類出現,人才能團結。”
朱鼎順想說這話很久了,受製於地理、物質條件,平常人很難理解這句話。
總有那麼一部分人明白,和老師也說過,但他說非一人一代之功,會徒勞無功,會混亂不堪。
袁可立說的很對,這大明朝數來數去,有資格聽這話的人不超過一手之數。
中原有句話,忘戰必危,好戰必亡。
朱鼎順的理解,這句話前半句絕對正確,後半句卻得相對來看。
戰爭就是個生意,學會投資收刮,有可能越戰越強,關鍵看控製,得明白適可而止。
女真就是這樣成事、做大、最終一統天下。
可惜女真也一樣的毛病,還不如成吉思汗,他們眼中的‘天下’,被地理局限,再沒有更大的野心。
記憶中的八國聯軍,哪個不是當時的富裕國家,中原與他們有什麼矛盾,他們為什麼血腥擄奪一個落後的國家。
叢林法則的勝利者視角,應該是另外八個字:罪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