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武解難文紓困(2 / 2)

您這是身在局中。對朱明皇帝來說,萬曆朝絕對是朱明傳承最危險的時候。勳貴是皇權的依靠,也是皇權的退路,之音的祖爺爺張溶幹了一件蠢事,與張太嶽相交莫逆。

這讓萬曆皇帝沒有一點安全感,所有的事隻能從他的兩個伴讀開始布置,一個是太後的外甥、武清侯李偉的孫子,重用武清侯既能穩住太後,也有親情聯係。一個是西寧侯宋世恩,雖然西寧侯後來英年早逝,如今的西寧侯宋光夏卻繼承了皇帝的信任,提督重組禁衛,完美的保護了皇帝。

張溶後來也認識到自己錯了,別的勳貴與英國公出現了裂痕,兩個兒子張元功、張元德先後襲爵,都不敢有任何動作,反而積極為皇帝打理皇莊皇田。到如今英國公手裏,他娶了宋光夏的姐姐,勳貴的裂痕才修複。

袁公認為勳貴不重要,這是錯覺,因為勳貴通過皇帝影響朝政,勳貴就是皇帝的一部分。

百官認為勳貴馬放南山,武功荒廢,更是偷換概念、栽贓陷害。京營不堪一戰是百官一起造成的,勳貴頂多隻有一半錯,他們更想京營強大。

此刻的勳貴不僅有軍權,還有財力,他們是最獨立、最有力的一群人,勳貴與宗室一樣,有變態的人身安全。若皇帝失去勳貴的忠心,那朱明滅國在頃刻間。

朱鼎順說完舔舔嘴唇,內心歎氣一聲,曆史都罵勳貴三十萬京營不堪一擊,根本原因是他們不去一擊。

既沒有一擊的實力,也沒有一擊的動力。

崇禎皇帝根本沒有天子的胸懷,作為皇帝,他對臣子的態度,竟然有敵我之分,遠離自己的根本,削弱宦官不說,還和勳貴對著幹。

不僅平時罵無能,最後時刻與文官一道逼著他們掏家產,掏少了說你不忠心,掏多了說你祖上剝削民脂民膏誤國,這樣的皇帝誰能伺候?京城勳貴一盤散沙躺平了,起義軍也進城了。

袁可立摸摸鼻子,輕輕點點頭,“鼎順讀的一腦子好書,你認為現在的勳貴如何?”

“就那樣,英國公庇佑諸位,實際上也是在給以後留後路,當然,這種後路不是給他自己留的,是給皇帝。當今陛下肯定知曉範陽三人在庇佑東林漏網之魚。皇帝隻是不想讓東林在朝堂吵吵個沒完沒了,不想殺他們,但不殺幾個又無法快速掌政,這是一個悖論,倒黴的人就認命吧,誰讓他們不識大局。”

“勳貴有為國解難的實力?”

“沒有,但給他們銀子,給他們五年時間一定可以,僅限於這一輩,下一輩的勳貴聲望太弱,小子的舅哥張之極可能還能領導一下,下下一代必然崩潰。”

“為什麼?”

“武解難文紓困,嘉靖朝南倭北虜,南邊倭寇肆虐大明富庶之地,北邊俺答汗十萬鐵騎入京,以後人的眼光看,反而對大明朝延續有好處。朝廷在全力保證江南安全的同時,勳貴出了好幾個大將,比如鎮遠侯顧寰當時就外鎮三邊十幾年,定國公和成國公也曾領兵到延綏防虜,那時的京營實力達到鼎盛,騎兵十萬眾,戰力堪比成祖時期。

自黨爭開始,勳貴已失去了獨立帶兵作戰的權力,蔭恩三代是極限,英國公估計也很急,但他們就是沒法子帶京營出戰。文官把他們的權力已經限製死了,最後大家會一起倒黴。”

“精辟,好一個武解難文紓困,鼎順說到了朝政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