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心中感歎,不服輸又能怎樣?既然主公認輸,大家也不再多言。
大耳賊劉備決定往南走,去追趕袁紹。
這一幫子人剛剛出了大帳,卻發現帳外被軍隊包圍了。
“大膽,是誰讓你們這樣幹的?趕緊讓開路。”
話音未落,軍隊中走出來周瑜。
“哈哈,劉備啊,你這是又想著跑路啊?論逃跑,你劉備若是第二,沒有人敢第一。不過,這一次你恐怕不靈了了,不可能每一次讓你幸運滴逃跑。”
劉備一瞧,壞了,原來是周瑜帶兵堵截。劉備處驚不亂,眼珠子亂轉,開動大腦想方設法擺脫困境。
“嗬嗬,原來是公瑾啊。是不是有什麼誤會,畢竟咱們都是聯盟一方,公瑾不會做出出格的事情吧?”
周瑜被劉備氣樂了,手指著劉備笑道:“劉備啊劉備,你的臉皮可真厚,還敢自稱聯盟。你忘了戰場上帶頭逃跑的事情了吧?二十萬大軍讓你毀於一旦,你難道不想解釋一下嗎?”
劉備一聽是因為這個原因,還好。
“公瑾,當初我是心急了一些,幽州軍隊實在太強大了,一時被嚇壞了,我確實應該道歉。”
“嗬嗬,一句道歉就抵得上二十萬大軍的滅亡,你這個道歉實在是太值錢了。劉備,你的算盤打錯了。這一次不僅要為二十萬軍隊士兵討個公道,還要清算你殺害大漢皇帝的罪惡之舉。大耳賊劉備,今你是紮翅難逃,束手就擒吧!”
劉備哪裏會束手就擒,知道今日周瑜不會善罷甘休,眼露凶光,伸手拔出雙股劍想要拚死搏鬥。
周瑜大手一揮:“殺!”
黃蓋領著士兵蜂擁殺了進去,劉備這點人哪裏扛得住這麼多人殺戮,不一會兒被絞殺的一個不剩。
劉備還在拚死搏殺,舞動雙股劍做最後的掙紮。可畢竟一人之力有限,很快傷痕累累,被眾士兵亂刀砍死。
梟雄劉備的首級被砍了下來,等幽州軍隊來了,周瑜準備獻上去,為這些降軍爭取一點利益。
一代梟雄劉備,終於走完了他的一生。
與另一世不同,這一世梟雄劉玄德沒有成功,大多數時間都不如意。但是,正是因為這些梟雄沒有成功,大漢的百姓少死千千萬萬的人。
改朝換代不可避免,混亂的年代正是梟雄的樂園。一個梟雄的成功需要多少百姓的屍骨堆起來,霸主隻有一位,千千萬萬的百姓卻為了這個位子成了亡魂。
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不知道和平對於人來是多麼的珍貴,總是有許多人不珍惜眼前的和平,一味地想要變。卻不知道一旦下大亂,倒黴的還不是平民百姓嗎?
現在是公元一九九年,從一八四年開始,僅僅過去十五年。前一世,這場戰爭打了近百年,六千萬大漢人口,活下來大概不足千萬。
曹操在《蒿裏行》詩中他以同情的筆調,寫出了廣大人民在戰亂中所罹的深重苦難:“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這首詩篇以簡練的語言,曹操高度概括地寫出了這一段曆史過程。
但這一世不同,戰爭大多數在黃河以南這片土地上進行,頂多也就隻有幾百萬的民眾。為躲避戰亂,中原百姓大多數都跑到幽州去,或者往西川躲避戰亂。如此一算,等到戰爭結束,大漢民族至少也有五千萬之眾。
可笑後世那些民主人士,為了獲取自身的利益,為所謂的飄渺的民主,不惜讓和平的國度陷入混亂。豈不知一個民族一種傳承,米國的民主也是在特定環境下產生的,拿來也不一定適合這個民族。
熱衷權利的人不會珍惜民眾的生命,他們隻關注自己的利益。即便是朝代更迭,又有幾人能夠升?多數人都是這個過程的殉葬品。(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