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冀州大戰(1 / 2)

ps: 感謝書友好冷的冰,感謝書友葉№舞空,謝謝支持!

今日兩更

冀州大地,袁紹與公孫瓚之間的大戰終於拉開了序幕。本文由  首發

鄴城,袁紹兵發七萬向界橋方向氣勢洶洶地壓了過去。冀州的軍隊總數也不過十一萬,出動七萬兵力這個數量的確不少。

畢竟,冀州各處城池還需要守護,留下這點兵馬,四麵撒出去就顯得很單薄。不過,袁紹還是很放心,除了公孫瓚之外,冀州四周還沒發現有威脅到袁紹的力量。

當然,冀州這七萬軍隊並不會一下子全擺出來。袁紹前出的軍隊隻有四萬,與公孫瓚的兵力差不多相當,其他三萬掩在後麵,為的就是迷惑公孫瓚。

冀州的袁紹大軍出動,很快被公孫瓚獲知,公孫瓚自然不會怯戰。於是,公孫瓚布置在南部邊界的四萬大軍齊出,雙方在界橋以南二十裏迎頭相撞,各自擺開陣勢。

袁紹令冀州大將顏良、文醜各領弓弩手一千,左右兩隊分列兩翼。令在左者射公孫瓚右軍,在右者射公孫瓚左軍。

再令麹義引八百先登營以為先鋒,麹義身後置一萬步兵,擺開陣勢列於中軍之前。

袁紹率領主力列陣其後,與其相距有半百步之遙。

公孫瓚在界橋南麵戰場布置重兵四萬,騎兵四千。

見對麵的袁紹已經擺開陣勢,舉目觀察一番。公孫瓚連連冷笑。

大軍後置,陣前隻擺上這點兵馬,還是步兵。很顯然,袁紹是想讓前麵的八百人當先鋒,身後一萬人當梯隊。八百人一旦突進,一萬軍隊緊跟其後,梯次進攻。

公孫瓚暗樂,袁紹啊袁紹,你這是擺的什麼陣勢呀?不是我公孫瓚瞧你,這陣勢也就是上來找死的。

我別的都不用。就用手中四千騎兵踏也踏死這點軍隊。前軍一旦崩潰。後麵的軍隊能不亂陣腳嗎?袁紹呀袁紹,你要找死怨不得別人,誰叫你如此愚蠢至極啊!

公孫瓚還真有點瞧了麹義,這可是八百先登營啊!少年時期。麹義好弓馬。結交羌人豪傑。習得羌人戰鬥技能,尤其是針對騎兵的戰法,麹義學得了精髓。

麹義這八百先登。都是百裏挑一,各個都是死士,凶猛無比。其裝備也很特別,每個士兵皆配備弓弩,左臂持盾,右臂握刀。

還有陣型兩翼的兩千強弩,亦可以先消耗公孫瓚的騎兵,或者亂其騎兵陣勢,挫其銳氣。

公孫瓚以步兵主力擺成陣勢,命令大將嚴綱率領四千騎兵列陣前做先鋒,公孫瓚自領中軍,立馬持槍,身旁豎大紅圈金線帥字旗於馬前。

遠處的袁紹也在觀察公孫瓚的軍隊,四萬軍隊列成陣勢,威風凜凜。整個陣勢,旌旗鎧甲,光照地。

陣前四千鐵騎,散發出懾人的氣勢。都公孫瓚所練騎兵下無雙,果然盛名之下無虛士。

袁紹看罷,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公孫兒,果然了得。今日不拔除這個毒刺,日後必為大患,留你不得啊。”

從辰時開始擂鼓,直到巳時,袁紹的軍隊仍未主動進攻。而麹義則令弓弩手皆伏於盾牌後,以待號令。

公孫瓚心中有些不屑,袁紹膽怯不敢主動進攻,卻依仗所謂的陣勢,難道這就能抵擋住騎兵肆虐嗎?隻要我一聲令下,嚴綱所率四千騎兵即可直取麹義,馬踏軍陣。

騎兵對陣步兵,的確有絕對的優勢。問題是既然人家敢擺出這個陣勢,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公孫瓚也不想一想,人家袁紹傻逼,擺出八百步兵讓你四千騎兵騎兵踐踏?

大將嚴綱也是扯高氣昂,眼裏盡是戲謔。原因在於,上一次嚴綱已經領教過麹義的先登死士。

上一場戰爭,麹義為了保住大部分先登營,留下三百先登死士斷後,結果,全被嚴綱的騎兵殺死。

麵對八百先登營,大將嚴綱沒有一點心理障礙,在嚴綱眼裏,這些人已經和死人差不多。

整個戰場的空氣凝滯,充滿著蕭殺,大戰一觸即發。

公孫瓚不耐,手中長槍直指長空。

“咚咚咚”戰鼓擂響,旌旗獵獵,戰爭的號角已經吹響。

公孫瓚手下大將嚴綱,長槍一直:“殺……”

四千鐵騎,若踏著雷霆之聲,奔騰,奔騰,殺氣衝直取麹義八百先登營而去。

四千騎兵越跑越快,若奔雷般朝著袁紹的軍隊疾馳而去。公孫瓚見去勢若疾,時機已到,大槍一舉,“殺”,四萬步兵開始全線進攻。

麵對來勢洶洶的騎兵,對麵的麹義八百先登營,突然全部伏地,將大盾籠罩在身上,簡直就像是一堆烏龜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