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冀州這裏亂糟糟的,這段時間整個大漢朝一片混亂。十八路諸侯回歸各地,大都沒閑著,互相攻伐、吞並,占領地盤擴大自己的勢力。
受袁紹挑撥,再回去的路上被劉表截住,雙方自此反目為仇,孫堅與劉表大打出手。後來,孫堅不幸戰死,其子孫策繼承父業。
在長安,沒有貂蟬,王允照樣使用美人計。王允老匹夫設計,呂布還是殺了董卓,長安陷入一片腥風血雨。
雖然,黃巾軍失敗以後,曆史上幾個活躍的黃巾首領,大多被劉展收服。但是,這並不是中原就沒有黃巾餘孽了。中原一帶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黃巾殘餘在活動,而且,這些人有許多都是黃巾的忠實信徒。
按照幽州的部署,管亥屯兵泰山東麓,廣收青州黃巾軍殘餘,挑選出精銳訓練成軍。因此,手中的軍隊並不多,差不多也就二萬多人。其他人全部安置屯田。加上劉展的糧食供應,管亥的日子過得很不錯。
臧霸屯兵於蒙陰一帶山區,廣收青州黃巾殘餘,精選二萬多青壯訓練成軍,剩下的則在山區屯田。
程誌遠則靠近沿海活動,與管亥、臧霸的做法差不多。
三股人馬都嚴格按照劉展的命令,隱蔽不出。所以,青州境內幾無黃巾活動。
黃河北麵,張燕遷入太行山練兵、屯田,隱蔽不出。所挑選的黃巾都是窮苦農民,黃巾忠實信徒一概不收。
黃巾殘餘白饒、眭固另立山頭,在鄴城和河內之間活躍。
雖然幽州吸引走太多的貧苦人,黃巾的規模要比曆史上少許多。不過,唯一的區別是婦幼老弱少了。留在中原他們活不下去,投奔幽州使他們的唯一出路。
黃巾信徒不會去幽州,他們還想著繼續東山再起,而且幾乎全是以青壯為主。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黃巾軍的武器裝備要比剛開始的時候精良多了。因此,黃巾軍的戰鬥力提高了不少。
在青州以東,無論是管亥還是臧霸,地盤與其他黃巾軍劃分的很明確,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於是,以高升為首領的黃巾軍,聚集部下有張和、陶升,活動在泰山以西地區。
隨著不斷擴張,高升所率領的黃巾軍一度聚集了五萬多人。不過,在與泰山太守應劭的軍隊多次交戰,損兵折將,人數銳減到四萬多人。
泰山以東是管亥的勢力範圍,他們隻能向其他地區發展。高升與張和、陶升等部下商議,決定向西挺進。
自一九二年開始,高升等開始轉戰兗州。
“渠帥,糧草是個大問題,必須馬上解決。”
隨著戰亂迭起,許多土地荒蕪,再加上這幾年災害不斷,指望從鄉間搜刮糧食,要想解決數萬人的糧食供應幾無可能,張和的擔心是一個現實問題。
“要想解決糧食問題,必須向大戶下手。可他們都龜縮在城內,不好辦呀。”
陶升也是緊鎖眉頭,憂心忡忡。
這些問題高升都知道,可是眼下已經火燒眉毛,不抓緊時間解決,恐怕會釀成災難。高升來回急走幾步,轉過身,目露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