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天子亡(2 / 2)

人們不得不對這首童謠重視起來,默默地吟誦著童謠的每一句,一絲寒意由然而起,亂世真的要來了嗎?

每一個人的心思不一樣,各有各的算計。怎麼想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實。

一夜間,洛陽湧現出若幹變賣產業的人家,問題是隻有賣家,沒有買家,洛陽產業暴跌,無人問津。

聰明人知道麻煩終於要來了,趕緊把房子出手,攜家跑路。可誰又是傻子呢?你明白,難道別人不明白嗎?又有誰會傻不啦嘰接盤呢?

已經賣掉產業的人,慶幸不已,再晚一步可就慘了。

那些先前想賣掉產業,卻有些猶豫的人,現在後悔不迭。現在倒是下了決心,可是,手中的產業賣給誰呀?

沒有接盤的人,自己的產業賣不出去,問題是,按照童謠的含義,洛陽又不是個安全的地方。

消息已經證實了,子駕崩。洛陽城內一些做事果斷的人,或者把命看得比較重的幾個大戶,留下看院子的人,舉家向幽州而去。

這些人的舉動,進一步影響著其他的人,一場東進的遷移拉開了序幕。

樂陵是劉展的封地,與青州的樂安交界。去年,劉展派遣了大批奴隸,利用黃河枯水期架起了一條連接青州的橋梁。

四月下旬,這座橋上迎來了第一批前往幽州的流民。

流民為什麼會選擇這條道路進入幽州,這裏麵要是沒有文章才怪。很顯然,劉展留在中原的那些黃巾餘孽,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

流民跨過大橋,進入樂陵一側,迎接他們的是一排排粥棚。

樂陵這裏的工作人員將這些流民有序的分流,來到這裏的每一個人先喝一碗稀粥,滋潤一下腸胃,然後再穿過粥棚區,緊接著被工作人員引領到登記造冊的區域。

流民隻要進入這個區域,算是安全了。有管飯的地方,肯定餓不著,也有睡覺的地方。

這些流民來到這裏以後,經過分流、組合,劃分不同的目的地,有組織、有計劃地將人流被輸送到關外。

幽州一直實行戶籍管製,任何人進入幽州,沒有戶籍寸步難行。不要瞧這個製度,尤其是戰爭時期,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管理製度。

每一個家庭的成員,當地的官府一清二楚。應該分配多少土地,應該納多少稅,有幾個適合當兵的,全在官府的掌控之下。

如果有事情要到遠方出行,就需要開具有當地官府印章的路引,否則,到了另一個地方抓你沒商量。

證明不了自己的身份,什麼也沒用,一切都白搭,先關進牢房裏蹲著再。

所以,幽州要想隱藏一件事情,比其他地方要容易的多。外來的人要想進入幽州刺探情報,嗬嗬,困難重重。

戶籍管製是一項很龐大、繁瑣的事情。劉展這家夥隻會發號施令,一句話下麵的人忙翻了。

好在有田豐、劉曄等幹才,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使幽州的製度走上常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