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公孫瓚(1 / 2)

涼州叛亂,朝廷從幽州征發三千精銳騎兵,並給予公孫瓚都督行事的符節,統帥此三千騎兵。

等到公孫瓚召集齊了騎兵,率軍還沒有行至薊中時,漁陽人張舉、張純糾集烏桓人舉兵叛亂,並勾結烏桓遼西大人丘力居洗劫幽州。

很快,公孫瓚接到征北將軍的征調令,命令其率兵趕至關外抵禦烏桓人入關,堅決不能讓丘力居率領烏桓人進入關內。

公孫瓚是貴族子弟,但因母親出身低微,隻能任書佐。因美貌、聲音洪亮與才智,受太守賞識,被邀請為女婿。受嶽父幫助,曾與劉備和劉德然共同師事於盧植。

後來,在太守劉君下任禦車。在劉太守犯法被發配交州日南時,敢於違法喬裝成士兵沿途護送,途中劉太守獲赦還。公孫瓚歸來後,因此德行被舉孝廉,任為遼東屬國長史。

有一次,公孫瓚跟隨數十名騎兵外出巡邏關塞,看到數百名鮮卑騎兵,公孫瓚就退到空亭,對隨行隊伍:“如不主動進攻必將被殺。”

於是,手執長矛策馬帶隊衝入鮮卑隊伍,殺傷數十人,雖幸於死,自己也損失過半。

鮮卑人以此為戒,再不敢輕易越進關塞。由此,公孫瓚升遷為涿縣縣令。

究竟是到涼州平叛,還是在幽州本土平叛,公孫瓚倒覺著無所謂。作為幽州的官吏,當然不能忽視征北將軍的命令。再了,到涼州路途遙遠,還不如留在幽州平叛具備優勢,所以,公孫瓚決定執行征北將軍的命令,率領著三千鐵騎出關迎敵。

三千鐵騎收拾停當直奔關外,公孫瓚也是個知兵的將領,選擇了一個山區北部還沒有入關的當衝要道,再往東北便是茫茫原野,公孫瓚命令三千鐵騎在一個高處隱蔽駐紮。

這是一個較為平緩的麵向東北方向的緩坡,非常有利於騎兵短距離衝擊。而緩坡的前方就是遼西烏桓騎兵進兵的必經之地,一旦烏桓鐵騎經過此處,公孫瓚所率領的三千鐵騎發起突然襲擊,殺傷力必然很大,甚至可以一舉摧毀敵軍。

安置好騎哨,公孫瓚率領眾騎兵轉過山坳駐紮休息不表。

話陳到率領著一萬軍隊秘密潛行至涿縣和廣陽交界處,軍師沮授隨行。

這裏是從中山前往漁陽最近、最快捷的路經之處,北麵山高林密適合藏兵,南麵有幾處山坡不是很高,埋伏一些人馬勉強湊合,一旦張純前往漁陽與張舉會合,必引兵路過此處,到時候南北伏兵齊出定會殺他個措手不及。

這個地點和方略的選擇,就是趙雲、沮授和陳到三人,在主公劉展製作的沙盤上反複論證、推演確定下來的。

陳到所率領的士兵戰鬥力並不是很好,雖然訓練的成果很好,但大部分都是新兵,還沒有經過戰爭的考驗。若是正麵與張純的叛軍相抗,萬一被烏桓騎兵一衝,不定成了潰兵,真若是出現這個結果就糟糕了,直接影響到幽州的整個戰局。

當時見到主公劉展展示的沙盤,在場的無論是謀臣還是武將皆歎服主公的英明,可謂巧奪工啊!

這個沙盤可是劉展來到漢末兩年來全力打造的,安排大量的人手跑遍幽州,消耗了巨大的財力才得以完成,這貨真是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