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論才(2 / 2)

後來中原漸漸安定,到遼東的人們紛紛回鄉,惟獨管寧仍不打算離開,曹魏幾代帝王數次征召管寧,他都沒有應命。正始二年,管寧病故,時年八十四歲。著有《氏性論》。

“主公,找是找到了,可那管寧表示不願意出仕。”

“額,嗬嗬,有些人啊空有一肚子學問卻自視清高,上造物最眷顧人類,先賢嘔心瀝血留下豐富的知識給我們後人,難道我們繼承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就是為了自身的名譽嗎?

如今,下動蕩,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需要大智慧的人拯救,民族的危亡、百姓的疾苦,難道就比不上自己那點兒名聲重要嗎?

人都有私心,也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將自己的私心淩駕於民族之上。若是有利於這個民族的生存、發展,我不惜名聲也要為之奮鬥。

我等看到螞蟻辛勤的勞作,來去匆匆,背負著比自己身體還重的事物奔波,它不僅僅為了自身有飯吃而勞作,而是為了整個蟻群勞作。

再看兵蟻,外敵來犯奮勇殺敵直至身死,它們也是為了整個蟻群的生存而戰。

與之相比,我等是不是很慚愧啊,就為了哪麼一點可憐的名聲置下百姓、民族危亡於不顧!我也是愛其才,給他創造個發揮才能的機會,既然不願意那就算了,下賢人何其多!不差他一個人。”

劉展的這些話雖然的很重,比喻也很樸實,卻是令田豐等人深思,的確,你有學識,但這些學識並不是憑空出現的,是先賢留下的財富,今人學習了先賢的學識,是不是也應該為今的民族發展、為民眾作出應有的貢獻呢?

“要不我再去勸一勸,管寧與華歆相熟,我們一起去。”劉曄對劉展道。

“無所謂了,要去就把我的話原樣敘述一下,也不必再規勸的,所謂人各有誌不可強求,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此話一出眾人愕然,聽口氣,主公似乎並不是很在意這樣一個名聲顯赫的人物。不過,若是仔細想來,以主公的能力還真多他一個不多,少一個人也無所謂。不過是多一個幫襯,減輕其他一些人壓力罷了!

“下一步,幽郡的事物華歆副之,遼西郡鍾繇副之,遼東郡陳群副之,各位慢慢地減輕負擔,留出精力多向軍事傾斜。幽州的刑法、治安由滿寵總覽。以田元浩為首,子良、公台、沮授副之,組建軍事智腦機構,各位以為如何?”

“如此甚好,有他們相助我等可大為輕鬆,騰出精力著手組建這個機構。”田元浩等人皆讚許。

“如此,今的議事就到這裏,各位也很辛苦早些回去休息。最後強調一下,解決烏恒問題,是這兩年幽州各項事務中的重中之重,各位所做之事要慎密,我等必須要爭取萬無一失,一戰而下。”

“諾,謹遵主公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