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酒當然沒有這麼容易,劉展目前的造酒不過是將漢朝現有的酒,經過最後一次提純而已。真正的造酒才剛剛開始,工藝也是相當的複雜,時間跨度也很長。
比如濃香型曲酒是以瀘地老窖特曲和五種糧液為典型代表。工藝特點是:混蒸混糟、泥土老窖、萬年糟(續糟)等三個方麵。因為酒質優美、出酒率高、出本也比較低些,所以生產濃香型曲酒的造酒家最佳選擇。造酒的原料配方每甑高粱粉10~10千克母糟用量500千克大曲~6千克稻殼(填充料)夏季為5~75千克冬季為75~1千克。
製作方法有九:
1原料處理:高粱必須粉碎,稻殼清蒸,要使用熟糠。
拌糟:濃香型的大曲酒是采用混蒸續糟法工藝,配料中的母糟能夠給予成品酒以特殊風格。
蒸糧蒸酒:窖上麵是1~甑麵糟(回糟),故先蒸麵糟。
4打量水:糧糟蒸後挖出,堆在甑邊,立即打入85以上的熱水,稱為打量水。
5攤涼:攤涼的傳統操作方法是將酒醅用木鍁拉入晾堂甩散甩平,厚約~4厘米,趟成攏,以木齒耙反複拉~5次。
6撒曲:泥窖一般為10~15米,第米可容糧糟800~800千克。
7入窖發酵:攤涼撒曲完畢即可入窖。
8勾兌:不同層次的糧糟蒸出的酒,醇、香、甜、回味等各有突出的特點,質量差異也很大。因此必須進行勾兌,使出售的酒能夠保證質量一致。
9貯存:新蒸餾出來的酒隻能算半成品,具辛辣和衝味,飲後感到燥而不醇和,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貯存才能作為成品。
所以,劉展自己造出酒來還需要一年多以上的時間,即便造出酒來還需要窖藏一段時間,好在提前采購了,有現成的酒應付、補充,第一步的發財大業可以開張了。
第二步就是造紙業了,到了東漢自蔡倫開始,已經可以用一些廢料做紙了,不過因為蔡倫改進造紙術也就一個開頭,造紙術的發展壯大也是靠後來的人們不斷努力創造的,東漢末雖然有簡便的造紙技術,可是造出的紙還是比較粗糙,拿來當廁紙還差不多,拿來寫字就不行了,所以也沒人用,三國中,蔣幹就暗地裏嗤笑周瑜軍中無紙,全是竹簡,嗤笑吳國窮,即便是不能寫字可見當時紙還是不便宜的。
紙張貴不要緊,關鍵是要能用才行,好在劉展經商期間對酒業和造紙業都幹過一段時間,正好填補三國時期的不足,拿來發大財再好不過了。造紙程序可分為製漿、調製、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驟:
1製漿的過程製漿為造紙步驟中的第一步,一般將木材轉變成紙漿的方法有機械製漿法、化學製漿法和半化學製漿法等三種。
調製過程紙料的調製為造紙的另一個重點步驟,紙張完成後的強度、色調、印刷性的優劣、紙張保存期限的長短直接與它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