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就迎來了高三的第一場月考,我不記得我在考場上是如何的焦急萬分如何的坐立不安了,隻記得在最後一科考試結束鈴聲響起時,我整個人都癱了下來。
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教室,周圍討論試卷答案的聲音讓我覺得格外的刺耳,我不知道為什麼在別人討論某道題究竟是選A還是B的時候我總是選了C。
從前的我總是試圖用“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來安慰自己不一定是錯的,但事實是錯了就是錯了,你可以不去管它不去看它,但錯誤會一直躺在那裏,它沒有消失,隻是被你遺忘了而已。
是的,考試結果出來的時候我並沒有很驚訝,意料之中的差。語文96,英語103,數學43,政治80,曆史65,地理78,總分465。看著這些分數和我目標的差距,我陷入了沉思。
班主任找到我談話,“現在是高三剛開始,我建議你先培養優勢科目,你先側重於英語和地理,這兩科你以前的底子不錯,趕起來應該比較容易,數學確實很難,我不要求你考特別高,80分,能做到嗎”
我一直低頭看著地板,不敢回應他,其實我在心裏想的是我做不到,但他一直盯著我等著我的回答,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於是我就勉強的抬起頭來回答“我盡量”
“不是盡量,是一定”
“好,我一定能做到”我看著他的眼睛堅定的答道。
“那就行,你要對自己有信心。好了,你先回去自習吧”
回到教室以後,那些話我想了很久,看著糟糕的成績,我開始麵對一張張試卷上的錯題,而不是像以前一樣逃避問題。
做完錯題分析以後,看著我製定的學科計劃,好,說幹就幹。
此後的每個課間大家都能看到有個女孩端坐在座位上小聲的背單詞,維克多4500詞硬是被她一個月背下來了,並且是隨便來個人翻開詞彙書無論抽哪個都能答上來的程度。
每次下課,她總是第一個去找老師答疑,上課也變得活躍了許多,總是積極的配合老師的教學,和朋友吃飯的路上談論的也不是八卦新聞而是自己不會的題目。
別人談起她說總是說,她好像變了,又好像沒變,但總感覺哪裏有些不一樣了。
其實我也以為這樣的學習狀態會一直持續到高考,然後我持續進步,最後以理想的成績考入理想的大學。
當然現實不是那麼理想化的,我們在備戰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每走錯一步都會對最終的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可是哪一步是對哪一步是錯,當時的我們並不能清楚的明白,在青春逝去時再回首往昔總是不由得感歎,“那個時候我要是那樣做就好了…”。
現在的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判過去的自己,我們不能以現在有的眼光去看待過去的那些事情,因為我們當時能做到的或許是在自己已知範圍內的最好了。
不要苛求自己。